販貨的鄭永林就像沈家發家的訊號,接下來的日子裡陸續有人來東水村到沈家定貨。

最後李氏和三個孩子琢磨了半天,猜到可能是因為過年的原因。

過年的時候有人買了腐竹做節禮,那些外縣的好些地方沒有賣的,也有人吃著了。

那些生意人的頭腦最是靈敏,用心打聽就能知道這東西是從東水村沈家來的。

這些拉到外縣的人,多半一次要幾百斤,畢竟利薄,一次不多拉點不合算。

沈清寧一次無意從小販嘴裡聽說許多地方都賣到20多文錢一斤了。

這樣算來一次幾百斤也有幾兩銀子的利潤,對於這些還人販其他物件的小販來說,還算是相當不錯的收入。

沈清寧心想,這價格只怕日後還是會跌下來,畢竟成本在那裡。

如今她家已經算大規模生產了,各處成本損耗都已經做到最小,人手也充分的利用了起來。

比如原來要一個人在外面照看石磨,如今兩臺石磨同時磨豆子,蘭慧一個人也能很輕鬆的照顧到了。

還有沈家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烘乾房,除非想和沈家一樣大規模生產,不然誰也不會特意為了這點子利潤去花那個銀錢。

不管如何說,沈家的生意就這樣做起來了,一天出的幾百斤腐竹基本就留不下什麼存貨。

如今幫工也請的多了,除了蘭芳娘倆,還有沈鳳珍也過來做了幫工。

沈鳳珍本來幹活就不差,又是自家人,這次再找幫工的時候,沈大河就提了沈鳳珍,這孩子能幹就是話少,和她娘完全不一樣,至於得的工錢最後進了誰的口袋,他們就管不著了。

李氏給了沈大河面子,沈大河自然對於其他幫工找誰不再有一點意見。

如是李氏找了蘭花嬸和香娟嬸,兩人也樂呵呵的過來沈家做了幫工,除了沈梅香母女是一天25文,其他人都是20文一天。

這兩人原本也是在家跟著下地,操持家務的,都是沒分家的媳婦,手裡頭也沒兩個銀錢。如今來沈家做幫工也是和婆家說好的,工錢上交一半,若是農忙的時候,沈家也讓她們放幾天假忙地裡的事!

雖說做事的時間也長些,從早忙到晚,不過一天20文工錢,還管晌午一頓帶葷腥的飯食,賺著銀錢的女人們還是樂意的。

一個月上交300文給婆婆,自己還留得300文,這能看著的銀錢激的兩人幹活比在家裡還要賣力!

沈清寧自家人也忙壞了,清秀每日晌午那一餐要做十幾個人的飯,還有屋裡屋外的收拾,她是一點空閒都沒了。

前些日子還說自己過著好日子,誰知沒多久就能忙成這樣?

後院菜地裡的活被沈觀包了大半,他五月還有個考秀才的任務。

李氏和清秀都捨不得讓他幹活,但他總說讀書腦子讀累了,也要換換腦子歇一歇。

就連小沈徵也接了帶孩子的任務,每日進進出出還要帶著小妙兒,記著給小妹喝水吃零嘴什麼的,全是他的事了。

這天沈大河還餘的興門縣沒去,可地裡的活都等著他,沈清寧跳起來自告奮勇要去興門縣。

“我去過的呀,蘭慧姐的老家,我上次我阿爺阿奶去過,基本就是一條直路啊,又是官道,讓我去吧?”

沈大河拒絕,“不行,你一個女娃怎麼能讓你去送貨?”

沈清寧二話不說跑進了屋,沒一會她穿著沈觀穿小的一套衣裳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