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面露凝重的,只有一群武臣。

這首打油詩一般的文字,他們聽懂了,因為這就是他們的切身體悟。

拋棄家人上了戰場,歸來卻發現家人成了別人的家人。

不少犧牲的袍澤的安家費,全部成了妻兒再嫁的嫁妝。

武人沒什麼文化,只知將軍令下,他們便一往無前。

可是凱旋迴歸將士,安居樂業的卻少之又少。

劉東的詩,似勾起一眾武將心頭的不甘。

憑什麼他們在沙場浴血,文臣就能安居後方,和他們享受一樣的待遇呢?

劉東驀然回首道: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眾人皆愣,他們彷彿瞬間被帶回了戰場的歲月。

皇子聚精會神地聆聽著,像劉東這般土洋結合的詩,在宮內從未聽說。

尤其是那描繪戰場的畫面,彷彿讓他身臨其境。

劉東身體一震,系統的提示聲,讓他頓時起了殺心。

【你的詩歌,引起皇子深思,詩歌不停,皇子將不會移動。】

那就有機會了!

劉東側身上步,比出一個武將的動作,旋即左手高舉,繼續吟誦:

“老驥伏櫪難安年,家徒四壁無人煙。”

“垂死病中驚坐起,扶搖直上三千里!”

“但使黃朝群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劉東用詩句,講述了一位開朝之將的戎馬一生,末了功成名就之時,卻不得好死。

本該病死他鄉的老鄉,幡然醒悟,迴光返照似有遺言交待。

文臣皆是靜心凝思,這最後的總結,或許才是劉東全詩的精髓。

劉東左手猛地握住象徵皇權的荊條,猛然捋下,不顧鋒利的枝椏劃破手掌,面不改色道: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下一秒,劉東右手舉起光滑的荊條,遞給皇子。

黃帝震驚,這劉東,竟然把他的計劃看得一清二楚。

黃帝自知時日無多,有心將皇權交給皇子,卻又擔心功高蓋主的群臣揭竿而起。

為了皇室的千秋萬載,他不得不擺下今日的鴻門宴。

將所有有功之臣召入宮內,隨便找由頭,斬殺他們。

給皇子留下一個安全的盛世朝堂。

那象徵皇權的荊條,正是有了群臣的輔佐,才會鋒利無比。

但黃帝擔心皇子掌握不住這荊條,就起了替皇子鏟去這些黨羽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