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每一個過程都非常的順利,因為當火箭升空之後,出現問題的機率就要小上許多了。

在月球上發射火箭,發射是最難的一道坎,其他後續的過程,我們早已經透過多次的實驗以及實踐,可以確保這些步驟的成功率。

而在關注著火箭與航天器的同時,徐佑也在關注著這顆逐漸逼近月球的小行星的運動情況。

說起來,其實這個航天器並不是人為控制的,而是透過預設好的人工智慧系統,實時檢測小行星的執行情況,自動對航天器進行著控制。

因為當航天器飛出去較遠的距離之後,即使是依靠電磁波的傳播,來回需要的時間也是不可忽略的,這對於航天器所需的高精度控制來說,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

除非是出現較為嚴重的偏離情況,否則並不需要徐佑去給航天器施加其他的命令,一切都會由人工智慧,去執行後續的操作。

而這個時候,徐佑也在同時關注著小行星的動態。

“按照小行星現在的飛行狀態來看,如果我們真的不做出任何行動的話,那這顆小行星最終的落點,就會在月球背面的黑色孔洞附近。”徐佑心說道。

此時,徐佑還無法給出結論,這樣的情況到底只是巧合,還是早就設計好的一件事情。

如果這只是巧合的話,徐佑總覺得這實在是太巧了點兒。

徐佑知道,這世界上這麼巧的事情是很罕見的,更多的都是倖存者偏差的緣故。

至於另外的一個可能……

如果這件事情,真的是早就設計好的話。

那製造這個事件的智慧生命,他們的文明程度一定會遠遠高於藍星。

而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徐佑也還根本無從知曉。

另外,如果這顆小行星真的墜落到了月球背面的黑色孔洞處,到底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

他們又是否已經發現,藍星上存在著智慧生命呢?

所有的這一切,徐佑此時都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桉。

“這裡是山姆航天局,我們的火箭已經準備發射了。當航天器進入到預定軌道之後,我們會聽從你們的指揮,對小行星造成打擊。”

“這裡是蘇國航天局,我們的火箭也已經準備就緒。”

包括山姆、蘇國、法蘭西、德意志、大不列顛等多個國家的航天系統,都已經準備就緒,即將進行火箭的發射。

他們的每一個航天器,都無法對小行星的執行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但所有的航天器加起來,就會出現量變引起質變的效果。

“好的,各國航天系統可以按照原定計劃,依次發射火箭了。當航天器進入軌道後,我們會給出控制命令,請各國航天系統隨時做好準備。”

這個時候,我們的航天系統成為了全世界的核心,擔當著指揮和控制的關鍵作用。

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將會是世界航天史上,火箭發射最密集的一段時間了。

“徐院士,預計六小時三十八分鐘之後,從月球發射的航天器將與小行星發生撞擊。我們以及山姆、蘇國、大不列顛、法蘭西的核裝置,也都已經準備就緒,隨時應對接下來發生的局面。”

這樣的準備,也是為了防止第一個航天器沒有執行好計劃之中的任務,沒有讓小行星發生理想中的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