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讓三級的超級量子,寄生在直徑為幾十或者一百公里的小行星上,甚至無法對小行星的執行造成任何的影響。

畢竟蝴蝶效應是有很多的限制的,當蝴蝶的力量太過渺小的時候,也是根本無法引起宏觀世界的改變的。

經過嚴謹的計算,徐佑知道,當小行星的直徑低於十公里的時候,三級的超級量子還是有改變它執行軌跡的能力的。

在對小行星帶的不斷研究之後,徐佑選擇了一顆非常適合做實驗的小行星,作為這次實驗的被研究物體。

這顆小行星甚至還沒有被人類所命名,不過因為它的質量和體積非常的合適,可以被這顆三級的超級量子所影響,而且在被超級量子所改變之後,不會對小行星帶外面的世界產生任何的影響。

這個實驗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危險性,實際上還是會存在一些未知的風險的。

因為一旦這些小行星的運動狀態被改變的話,確實存在它們可能會飛向藍星,引起藍星出現一些新的危機的情況。

雖然這樣的機率非常的低,幾乎無限接近於零,不過在正式做實驗之前,這樣的可能性還是必須要被考慮到的。

在一系列複雜的計算之後,徐佑確定,在改變這顆小行星執行的軌跡之後,會碰撞到附近一顆直徑為一百公里的小行星,並不會引起其他的負面影響。

此時,徐佑已經坐在了計算機前面,對這顆命名為31的超級量子進行著控制。

「這顆小行星的位置,距離藍星大概有1.5個天文單位,也就是藍星與太陽距離的1.5倍。以光速的速度飛行,大約十二分鐘就可以到達。」

徐佑一邊控制著超級量子,一邊向身邊的人講述著這一切,完美的做到了一心二用。

其實這段路途看起來雖然不需要耗費多少時間,不過想要成功的到達預定地點,還是需要非常細心的進行操作的。

徐佑需要不斷對超級量子飛行的方向進行微調,因為一旦方向出現了偏差,偏移的距離都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

另外,由於這顆小行星本身也在進行著運動,因此終點座標也在不斷的進行著更新。

好在,在徐佑的精準控制之下,超級量子一路非常順利的向目標的位置飛行了過去。

很快,十二分鐘過去,此時超級量子已經來到了這顆小行星附近,並尋找著一個合適的位置,去進入到小行星的內部。

由於超級量子的體積非常的小,因此它是可以直接進入到固體內部的,並不會完全被固體所阻擋。

當然,因為固體內部的分子間間距比較小,分子間的引力比較大,這讓超級量子並無法以光速的速度,在固體的內部運動。

為了躲避小行星內部強大的分子間作用力,超級量子的執行軌跡開始變得複雜了起來。

「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讓超級量子可以最大程度影響到小行星的運動,而這個位置,就在小行星的重心附近。」徐佑說道。

按照物理學之中的認知,一個物體的質量,可以認為是作用在物體的重心上的,因此將超級量子放置在小行星的重心附近,可以更好的影響到小行星的運動。

當然,因為實際情況中,還有受到各種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重心也未必是最合適的那個位置。

此時,在徐佑面前的計算機中,正在顯示超級量子附近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