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本科學的是物理專業,到了碩士,研究方向縮小到了凝聚態物理的部分。

而到了博士,又只研究凝聚態物理中的超導領域。

這對於絕大部分科研者來說,都是非常正常,也是完全正確的事情。

但如果像達到更高的層次,就一定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能夠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否則的話,也只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而無法成為一名戰略科學家。

徐佑曾經也和樓嵩一樣,希望自己能夠純粹的做研究,而不是讓其他方面的事情,去影響到自己的研究。

但當徐佑逐漸接觸到一些內部的事情後。

才知道,如果無法讓我們真正站在世界之巔,就很難讓我們的科研者,擁有最好的科研環境的。

徐佑必須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才能讓樓嵩這樣具有強大天賦的人才,釋放出自己全部的能量。

專案組正式成立之後,徐佑組織大家一起,對之後專案的開展進行著討論。

“這一次,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超長壽命、高安全性、高儲電能力的儲能鋰離子電池。在電池的成組方式上面,我們現在有兩種方案進行選擇,分別是SCM結構,和PCM結構。”

SCM結構與PCM結構,分別指的是先串聯後並聯,以及先並聯後串聯。

而電池的種類,也分為小容量單體電池成組,以及較大容量的單個大電池。

待徐佑講完主要內容之後,一位薊京大學的電池專家舉手說道:

“徐教授,我建議還是採用小容量單體電池成組的方式。很多實踐應用已經證明,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管理性等方面,小容量單體電池成組,都要比大容量電池具有更明顯的優勢。”

這位專家列舉了一些例項,並透過理論解釋了其中的具體原因。

“沒錯,這也是我建議的主攻方向。不過在一切沒有定論的時候,還是不能放棄其他的可能。”

在徐佑之前查閱資料的過程中,也知道小容量單體電池成組的方式,是現在最優的一個選擇。

包括某斯拉電動汽車的儲能系統,就是由近萬節小容量單體電池,經PCM結構組成的。

但這並不代表是鋰電池儲能系統的終極答案,專案組仍需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尋找更優的儲能方案。

比如說,某斯拉的PCM結構電池組,雖然放電容量大於SCM結構,但並沒有考慮電池組中單體電池不同的組合方式,對電池組效能的影響。

這讓整個電池組的壽命,並沒有達到非常理想的程度,需要每隔幾年,就更換整個電池組。

當然,這些問題並不侷限於某個品牌,而是整個領域廣泛存在的問題。

而這些問題,是決不能在電力系統中出現的。

&nbsp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