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感覺,就像用高精度的秤,去秤大象的質量一樣。

不僅在精度上沒有必要,而且量程上也並不滿足。

想到這,徐佑趕緊從量子模擬狀態中退了出來,轉而開啟了大腦彷真模擬狀態。

換成了一種活力值消耗更低廉的技能後,徐佑總算沒有這麼大的心理負擔,可以盡情的享受使用活力值的時間。

很多的時候,最貴的東西並不是最合適的,關鍵還是看兩者之間的匹配度。

果然,當徐佑使用這種精度更低一些的彷真模擬狀態時,反而更容易模擬各種細胞層面上的活動了。

徐佑憑藉著剛剛掌握的各種幹細胞的相關知識,模擬著骨骼結構的生成過程,不斷的完成各種推演。

從一開始,斷裂處的成骨細胞希望、消失。

到骨腔內開始出現造血骨髓。

到骨膜開始生成,並不斷的增厚。

再到血管開始生成,斷骨處開始癒合並生長。

整個一系列過程中,每一個骨骼修復的過程,都在徐佑腦海中清晰的呈現了出來。

經過一番高還原度的彷真模擬之後,徐佑已經基本確定,這個方向是存在解決問題的可能性的。

「現在需要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實現全能幹細胞的返還了。」徐佑在心裡想道。

幹細胞並不都有萬能的分化作用,例如胚胎幹細胞這樣的多能幹細胞,可以具有無限增殖、無限分化的作用。而像造血幹細胞這樣的單能幹細胞,只有造血等少數的幾種相關作用。

想要實現更強大、更全面的作用,就需要幹細胞更全能一些才行。

而這種我們所需的全能幹細胞,也只有在胚胎髮育時期才具有。胚胎髮育過後,便不再有這些全能幹細胞了。

如何讓細胞實現「逆轉」,重返成為全能幹細胞階段,是解決這個問題最大的難點之一。

從大腦彷真模擬狀態中出來之後,徐佑繼續思考起這個問題。

「按照一些論文中所闡述的,一些化學分子,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細胞的「逆轉」的。只要像之前那樣,對大量各種化學分子對細胞的作用進行模擬計算,就有可能產生我們需要的化學分子組合。」

想到這,徐佑知道,這一次的課題,又是離不開量子計算機了。

量子計算機擁有的極強的計算能力,不僅可以完成各種複雜的數學、物理學算式的計算,在生物學、醫學等領域中,同樣也有非常重要的應用。

算經量子計算機最近的一項研究成果,就是成功預測出了數億種蛋白質結構,並保持了非常高的預測成功率。

這項成果大大豐富了人類的蛋白質資訊庫,對多個生物學與醫學的領域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徐佑不禁有些慶幸,幸好自己早早就參與到了量子計算機專案的研究,現在才有這麼強大的技術來幫助自己進行研究工作。

如果換做是超級計算機,或者是其他更普通的計算機,那恐怕數萬年都無法完成同樣的計算。

為了更快的完成相關的計算,這次徐佑沒有使用伏龍迷你量子機,而是直接來到了算經量子實驗室,使用目前算力最強的算經量子計算機,來完成幹細胞逆轉的有關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