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徐佑之前一直沒有想過,帶陸知瑤進任何的專案組,是因為覺得這樣做並不合適。

不僅對專案組其他人來說不合適,對陸知瑤自己也並不合適。

將不屬於專業領域的人,帶到一個專業領域內,只會讓她覺得格格不入。

但現在,陸知瑤的身份,早已不只是徐佑的女友,更是一個薊京大學哲學博士,未來的哲學教授。

現在陸知瑤還尚未完成博士期間的學業,不過憑藉本科與研究生期間的多篇重磅論文,陸知瑤已經提前獲得了留校的名額,確定成為薊京大學的教師了。

其中的幾篇論文,在世界哲學界,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陸知瑤是極少數,在自然哲學領域取得很多研究成果的哲學學者,能夠將科學與哲學結合得水乳交融一般融洽。

在這一點上面,徐佑對陸知瑤有非常充足的信心。

如果不是有陸知瑤的這些成果在,徐佑是斷然不會有,將陸知瑤一起帶過去的想法的。

想到這,徐佑便開始撰寫了自己的申請。

在申請中,徐佑表達了自己想為國家航天事業做出貢獻的想法,並以客觀的角度,列舉出陸知瑤的各項成果,推薦陸知瑤進入航天系統實習,進行一段時間航天哲學的研究。

將申請向上提交上去後,沒過幾天,徐佑便受到了上面的回覆意見。

如徐佑預料的一樣,自己重返航天系統的申請,被順利的透過了。

早在幾年前,徐佑就曾經參與過征途九號火箭發動機的研究工作,為專案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這一次,徐佑主動進行申請重返航天系統,自然得到了內部的重大支援。

而徐佑推薦陸知瑤進入航天系統,參與航天哲學部分的研究,同樣也透過了申請。

他們自然知道,徐佑與陸知瑤的這種特殊關係。

但拋開這層關係不談,陸知瑤的能力,足以支援其對航天哲學部分的研究。

即使這個研究領域,對短期的登月目標,並不會有什麼本質的影響。

可想要更加深度的探索宇宙的奧秘,哲學思想的確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得知了這個好訊息後,當天晚上,徐佑便決定將這個訊息告知陸知瑤。

“瑤瑤,告訴你個事情。你可能要準備跟我一起去執行任務了。”

聽到徐佑的話,陸知瑤面色一喜。

“我真的……可以和徐教授一起執行任務了?我和你一起過去的話,不會給你添亂吧?”

“不會的,而且你也是有自己的任務的。即使我們在一個地方,也未必可以每天都見面。”

“嗯,這當然沒有關係。我一定會盡我所能,認真完成自己的任務的。”

在這之前,陸知瑤還從未想過,自己真的有機會接觸這樣級別的任務。

能得到這麼難得的機會,陸知瑤說什麼也會好好珍惜的。

接下來,徐佑向陸知瑤具體介紹了一下,這次的任務安排。

“這一次,我們執行的,是登月計劃的研究任務。我主要負責的是飛行器技術部分,瑤瑤你則需要負責航天哲學、文章撰寫、還可能會有部分心理輔導的工作。你的任務也是非常艱鉅的,所以你一定要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