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工藝的選擇(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起來,這些年來,徐佑提升腦力最快的方法,就是依靠系統學習等級的提升了。
這種等級的提升,可以在瞬間獲取一股神秘的能量,直接讓徐佑的腦力提升一個檔次。
當然,這種不可思議的、連徐佑自己現在都無法解釋的方式,顯然不應該向樓嵩建議。
「我個人的經驗是,每次的深度思考,都可以提升小部分的腦力。大腦似乎和肌肉一樣,越鍛鍊就會越發的強大。」
樓嵩聞言用力點頭道:「嗯!我也一樣,每次思考難題過後,也會感覺大腦會出現一點兒變化。不過,得是特別難的問題才行。說起來,當時上學的時候,老師給我特意留的那些難題,都基本上沒什麼效果。」
提起這件事情,徐佑也不禁笑了起來。
那個時候,徐佑的室友郭浩然,也因為自己的「出色表現」,而獲得了老師的特別優待。
只是,在樓嵩眼裡那些不值一提的題目,在郭浩辰眼裡,卻滿滿的都是「好蘭」。
「想讓你覺得難的題目,那可不會是一般的題目。樓嵩,除了正常的思考之外,你還有什麼其他提升腦力的秘訣嗎?」
樓嵩想了想說道:「也是做題,不過方式可能有些區別。有的時候,我可以直接在大腦裡,完成解題的過程,而且速度比利用草稿紙更快。用這種方式去解決難題,會比正常的方式更加舒爽。」
徐佑一聽,這不就是與自己的深度思考狀態與大腦模擬模擬,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嘛?.
「樓嵩,你的這種感覺,我也有感同身受。狀態好的時候,我可以在大腦中模擬各種反應,或者是自己與自己下棋。在大腦高度思考的情況下,腦力的提升速度的確會快一些。」
「妙啊!我一直覺得,大腦就像身體素質一樣,不僅僅是天生的,透過後天訓練也是可以繼續提高的。不過這也有一個年齡的界限,到了多少歲之後,就會達到腦力的巔峰,無法繼續提升了。在到達這個界限之前,我們必須要抓住機會去提升腦力。估計最多到四十歲之後,就很難再繼續提升了。」
在體育界,運動員的巔峰往往在二十多歲或三十多歲,很少有四十歲以上,還可以繼續提升的。
而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也只會頒給四十歲以下的數學家,同樣可以說明類似的問題。
徐佑和樓嵩彼此間交換了自己提升腦力的方法後,繼續著他們的研究。
在徐佑、樓嵩等人,以及算經人工智慧的共同努力下。
大家成功完成了電腦晶片ED軟體的研製,準備進入到晶片的設計階段。
「沒想到,還能在ED領域起到這麼大的作用,沒有算經人工智慧的話,我們肯定不會這麼快、這麼好的完成電腦晶片ED的研製。」
「是啊,這樣下去的話,以後估計都沒有我們人類什麼事情了,一切工作都可以靠解決了。」
聽到大家聊到了人工智慧的事情,徐佑過去笑著解釋道:
「其實現在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依然來源於強大的計算能力。在ED領域上,主要有兩個應用,一個是預測效能,一個是幫助工具更加自動化的使用。這裡面,都離不開的特殊演算法,與強大的計算能力。」
「徐教授,能再幫我們詳細的解釋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