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二號量子計算機的研究,已經完成了接近一半,距離下一代量子計算機的問世,也不會有太長的時間了。

不出意外的話,在超導量子計算機的領域上,我們將繼續保持領先的地位。

而光量子計算機的研究,則有希望大大提升量子計算速度的上限。

有了之前龍芯G1成功的基礎,徐佑對於這項研究同樣充滿了信心。

做出了這些決定之後,徐佑再次召集“算經”專案組的成員,來到薊京大學,召開了又一次的會議。

會上,徐佑闡明瞭專案的方向,並制定了下一階段的計劃,完成了任務的分配。

王相武的量子物理實驗室,將在“算經”專案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而為了方便韓書斌及其團隊在薊京大學的研究,徐佑也特意安排崔穎,幫他們在薊京大學家屬院留好了臨時的房間。

如果工作進行的太晚,他們就可以直接住在薊京大學校園裡了。

安排好各項工作後,大家都進入到了緊張的研究狀態之中。

想要製造出高效能、高應用價值的光量子計算機,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光量子晶片的問題。

光量子計算機所要用到的光量子晶片,與伏龍手機使用的龍芯G1,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龍芯G1雖然是一款可程式設計的光量子晶片,但為了能夠程式設計,徐佑在研發的時候,也不得不犧牲了晶片的計算能力。

大大的簡化了光量子晶片線路的複雜程度,縮減了線路的規模。

同樣的方法,直接用於光量子計算機,肯定是行不通的。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徐佑和韓書斌、王相武等各行業內的專家,研究起了解決問題的方式。

“徐老師,隨著整合光量子晶片線路的複雜程度、以及規模的增加,對光量子晶片上的移相器的標定,是一個非常一個棘手的問題。”

王相武從專業的角度,給出了目前研究的一個關鍵問題所在。

“沒錯,這確實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之前在研究龍芯G1的時候,我也是為了避開這個問題,特意對光量子晶片的線路進行了簡化。”

而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這注定是一個無法避開的問題了。

這個時候,大腦模擬模擬的技能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徐佑努力的獲取著能夠得到的一切資料,並在深度學習狀態下,反覆的進行著思考。

“問題的關鍵,還是要能夠對移相器完成標定工作啊。”

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光量子的高保真度。

在實際的光量子晶片線路中,移相器是採用多個級聯的模式,徐佑同時對多個移相器進行標定。

在這之前,徐佑需要先解決單個移相器的標定問題。

深度學習狀態下,徐佑透過一系列的推導,推出了多模干涉耦合器的傳輸矩陣。

徐佑找到趙為佳,向其安排著接下來的工作。

“趙老師,我們需要搭建一下這個光量子線路,對移相器上的電流進行驗證。”

成為專案的負責人之後,徐佑也開始格外的注重各種稱呼。

這種情況下,再去稱呼趙為佳為“師兄”,顯然是非常不合適的。

“好的,徐老師。”

趙為佳也是完全沒有因為兩人的關係,而在實驗中有任何的放鬆。

在科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