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胡書城這麼一解釋,徐佑才明白了事情是怎麼一回事兒。

因為高分十四號02的發射任務太過突然,讓胡書城心裡有了一些懷疑。

在加上其中的幾個細節,讓胡書城聯想到了徐佑參與到其中的可能性。

“本來是一顆備用的衛星,基本已經不會再發射了。突然再次發射,大機率是之前的衛星出現了衛星出現了什麼問題。但我知道之前的衛星並沒有問題,這樣一想,就肯定是因為對這顆備用衛星,進行了某些技術上的改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讓一顆處於閒置狀態的衛星實現技術的改良,我也就只能想到你了。”

胡書城的推斷,依據不能說是十分充足,卻也基本判斷出了事情的內幕。

“你這腦袋,不當領導真可惜了。”

兩人說笑一番後,胡書城又對徐佑講起了,未來衛星發展的一些方向。

“除了科學探索之外,我們的很多衛星發射任務,也會與軍方相關。像電子戰領域、天基武器領域等,一些比較新型的作戰方式,都會用上我們的最新衛星技術。如果真的發生第三次世界大zhan的話,這些技術很可能是至關重要的。”

在這些問題的分析上,胡書城遠比徐佑要更加透徹。

早在高中的時候,胡書城就在類似的問題上,表現出了超脫當時年紀的成熟。

這也是徐佑非常喜歡和胡書城一起談論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胡,說心裡話,我真的希望,我們未來的衛星能夠更多的應用於地外的探索。我們對宇宙的瞭解還是太粗淺了,太多未知的東西,等待我們去探索。”

“是啊,作為航天人,我們的目標就是星辰大海。我們也不想利用這些技術去攻擊誰,只是必須得有這個實力,否則就永遠有被打擊的危險。等到我們的實力,真的強大到沒有誰敢在我們身上動歪心思時, 我們就可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更高層次的探索之中了。”

經歷了這麼多事情,徐佑也明白這樣的道理。

徐佑希望,人類能早日實現真正的大團結,不再把精力放在內耗上面。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研發組從徐佑做出的幾種新型柔性電子材料中,選出了一種最適合應用於太陽電池陣的材料。

總指揮楊武,召集所有專家一起,討論著接下來的任務規劃。

“關於新型衛星柔性太陽電池陣,我們現在需要解決的主要幾個問題,包括柔性功率傳輸技術、模組化柔性太陽電池元件技術、柔性基板技術、柔性展開機構技術。來自於薊大的徐佑教授,在這些技術上均已經有了部分的研究,將在近期幫助指導大家的工作。因為徐教授的任務繁重,時間有限,我們儘量抓緊總結出關鍵的問題。”

這些來自不同航天院的專家們,年齡都比徐佑大,資歷也都比徐佑豐富。

不過此時,他們並沒有一個人會去輕視徐佑。

徐佑不僅在二十一歲的時候,就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更是以非專業航天人的身份,參與了多項關鍵航天技術的研究。

會上,在徐佑發言時,大家都畢恭畢敬的注視著徐佑。

態度上甚至比對總指揮楊武還要更加的崇敬。

會議結束後,各項工作馬上進入到了緊鑼密鼓的節奏中。

“徐教授,在柔性功率傳輸技術上,您有什麼好的見解嗎?”

&nbsp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