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徐教授,您已經設計出來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下來,徐佑開始了下一步的模擬。
這一次,徐佑需要針對核安全保護箱的材料進行研究。
按照電腦模擬建模的思路,徐佑會試驗大量的材料種類,透過模擬去觀察各種材料的反應,以判斷哪種材料更適合應用於核安全保護箱。
但很快,徐佑知道,這樣的方法,並不適用於大腦模擬模擬之中。
大腦模擬模擬,相比正常的計算機軟體模擬模擬,省去了程式設計建模的工作,只需要在大腦中進行想象就可以了。
在模擬的準確度上,也要比軟體模擬模擬更加精確。
只是,在計算速度上,確實要慢出太多。
不僅根本無法與超算相比較,甚至還不如普通的家用計算機。
每一次的模擬,都需要消耗較長的時間。
這讓徐佑根本不可能把很多材料都模擬一遍,然後去篩選最合適的材料。
徐佑必須要將範圍縮到非常小,再針對這個範圍內的材料,進行模擬。
透過對核反應保護箱材料性質的要求,以及對大量材料性質的分析。
徐佑篩選出了一些可能作為保護箱的新材料。
幾天的時間裡,徐佑不斷更換著材料,重複著模擬的過程。
終於,在一次模擬中,徐佑發現。
當在原有的材料中,新增一部分的“釓”元素時。
新的複合材料體系,對中子、伽馬射線等輻射源的吸收效果非常好。
整體對核輻射的遮蔽效能,要比之前的材料,明顯高出一截。
徐佑進一步的最佳化材料中各種元素的佔比,終於得出了防輻射效果最佳的物質形態。
此刻,徐佑的心情非常的激動。
按照徐佑的模擬,這種新型材料,可以同時滿足承受核裂變過程中的壓力、溫度、防輻射程度等多個條件。
透過推算,這種材料可以承受單堆功率為800MW的核反應堆。
如果能在核動力航母中,設定兩個核反應堆。
是完全可以支撐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的。
而在核反應堆型上面,徐佑所使用的壓水堆,理論上單堆的功率極限值,也正好達到了800MW左右。
這意味著,按照現在的實驗資料,徐佑設計出的核動力裝置,已經有了應用在核動力航母上的可能。
當然,在正式應用之前,還是需要先在陸上模式堆中進行實驗。
這時,徐佑想到了另外的一個問題。
自己要如何解釋對這種新型材料的設計呢?
總不能說,是自己在大腦裡模擬了幾天,就設計出來了一種新型的材料吧。
這樣的理由,確實是太匪夷所思了。
想了想,徐佑決定,還是從軟體模擬模擬的角度進行解釋為好。
當然,徐佑並不想為了解釋這種材料,而隨便弄出一套沒有意義的模擬模擬系統出來。
這些透過大腦模擬出來的一些資料,正好可以用於幫助徐佑,進行軟體模擬模擬的改良。
這兩種不同的模擬方式,都各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