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佑已經可以做到,當輸入元素的種類、每種原子的數量、原子間的結合方式等資訊後,達到預測分子具備超導的機率這樣的作用。

如果分子的超導機率極大,還可以預測物質的超導臨界溫度。

透過驗證,徐佑的這套軟體建模,整體上預測的準確率還是比較高的。

在這之後,徐佑繼續擴大著資料量,透過各種物質的實際資訊與預測資訊相對比,修正誤差,進一步的提升軟體預測準確率。

看到準確率已經達到了99%以上,徐佑的心情十分的興奮。

“果然,資訊學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確實太大了啊!”徐佑感嘆道。

徐佑恨不得現在就送彭俊一副錦旗過去,以表示對彭俊的感謝。

這樣一來,只要能夠確定一種分子的分子式以及分子結構,那就可以先透過軟體去預測超導,不必在一一的測量了。

對於超導物質的發現,絕對是革命性的一個成果。

但很快,徐佑也冷靜了下來。

“雖然建模程式做出來了,但是,需要驗證的資料量,確實是太大了。”

現在,擺在徐佑面前的,是一個排列組合問題。

每一次的模擬,徐佑需要在100多種化學元素中,抽取幾種元素,並確定每個原子的數量,原子之間的結構方式等等資訊。

這樣一來,需要測量的物質種類,可以說是近乎無限的。

這樣龐大的資料量,甚至比圍棋中所有可能出現的棋局數量還要多得多。

連超級計算機,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計算。

“怪不得高溫超導體那麼難發現。如果不能確定高溫超導體的範圍,這真的比大海撈針還要困難。”

即使真的存在常壓下的室溫超導體,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將其找到。

想到這,徐佑決定,還是要先將幾個條件的範圍縮小一下。

“先選取幾種最有可能構成超導體的元素,將每種原子的數量限制在200個之內……”

像目前已知的常壓下溫度最高的超導體, 就是Hg12Tl3Ba30Ca30Cu45O127這種奇怪的分子式。

徐佑大致估算了一下,在縮小條件範圍之後,所有組合的可能性個數。

“數量還是太過龐大了。普通計算機肯定是無法完成計算的,看來又要用到超算了。”

徐佑估摸著,用這個方法去尋找新的高溫超導體的話,光是用在超算電費上的支出,就絕對非常不菲了。

但相比之下,這應該是最快捷的一種方式了。

如果一種材料一種材料的去合成、測量的話。

不僅製備成本同樣不低。

消耗的時間也是遠遠更多的。

想到這,徐佑找到喬森,和喬森說明了自己的這個新思路。

“利用軟體模擬模擬,去預測超導體嗎?還真是一個新穎的思路啊。”

而當喬森仔細的去檢視徐佑的這套模型,並輸入了一些物質去驗證後。

發現徐佑的這個模型的預測準確率,確實是非常的高。

“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成果啊!”

單單這樣的一個軟體模型,其價值都是很難估計的。

但透過與徐佑的進一步交流後,喬森也認識到了另外的一個問題。

“確實,所有可能出現的分子結構,數量實在是太過龐大了。想要一一去驗證的話,時間肯定是不夠的。”

“老師,我想先劃定一個大概的範圍,先選取幾種最可能的元素進行驗證。雖然這樣的資料量也非常龐大,但利用到超算的話,還是可以完成計算的。”

&nbsp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