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物理中流體力學的知識,以及數學中微積分、矩陣等等的知識,徐佑逐漸將第一個方程構造了出來。

整個式子的形式有些複雜,其中包含所有其他體積力的體積力向量、單位矩陣、多孔阻力張量等等資料。

在完成了第一個公式的構造之後,第二個公式就要簡單一些了。

因為,兩個公式之間,是有一定的聯絡的。

“線性粘性、二次慣性阻力張量、壓降的動量匯……”

利用這些資料,徐佑又完成了第二個公式的構造。

這樣一來,公式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但工作進行到這一步,還沒有到徐佑和胡書城交差的時候。

徐佑知道,自己已經把之前他們的理論建模和程式設計都給完全更改了。

既然如此的話,徐佑也需要給出一個更為完善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兩個公式而已。

“就順手把剩下的工作都做完好了。”

對於徐佑來說,把這些工作做完,也就需要花費幾十個小時而已。

如果在三級的深度學習狀態下,更是可以差不多在一天的時間內,就完成所有的工作。

透過一整天的時間,徐佑終於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為了確保整個程式是正確的,徐佑還特意進行了多次的測試,並修復了一些小的bug。

最終,整個程式已經可以正常的執行,並能夠根據輸入值,得出所需的輸出結果。

雖然這還談不上是一個真正的軟體,只能說是軟體的核心骨架而已。

但徐佑也相信,有了自己的這套程式,那些博士們肯定能夠將其完善成一個成熟的軟體出來。

在這之後,徐佑開啟手機,和胡書城說了這個事情,並將做好的程式發給了胡書城。

“老胡,問題基本解決了。我把程式發給你,你接收一下。”

“好的,你發過來吧。”

胡書城沒有仔細去思考徐佑的話,還下意識的以為,徐佑只是將公式發給了自己。

可當胡書城開啟徐佑傳送過來的程式後,胡書城才意識到了事情有些不對。

“徐佑,你發的這是什麼東西啊?不是公式的文件嗎,我怎麼打不開啊?”

“我直接把程式做出來了,大概相當於軟體的簡化版吧。你直接給你們組的博士們看,他們會看懂的。”

“臥槽,你直接把程式都給做出來了?可這才過去三天的時間啊。”

本來胡書城以為,徐佑能在三天的時間內,把公式的問題都解決,都已經非常的不可思議了。

但誰曾想,徐佑居然一步到位,直接把程式都給做好了。

“沒辦法,按照之前的思路,這些公式是不好寫出來的,所以我就重新整理了一下思路。”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徐佑也僅僅用了兩天半的時間而已。

其中,還包含一天的學習時間,以及半天的測試時間。

胡書城在接收到徐佑的發來的程式之後,馬上跟實驗組的博士們說了這個事情。

博士們對此也感到非常驚訝,連忙檢視起徐佑發來的程式。

這一看不要緊。

幾個博士都連連對徐佑的程式表示著驚歎。

“臥槽,還可以這麼設計步驟迭代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