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單光子不同的是,這一次,需要對雙激子態準備效率和純度進行修正。

而當看到修正後的收集效率後,大家的心情再一次振奮了起來。

“75.4%!已經大大超過50%了!”

能把糾纏光子對的收集效率,做到這樣的一個級別,已經是非常震撼的一個資料了。

這一下子,整個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們,也終於可以稍稍釋放一下幾個月來壓抑的心情。

這個有關華夏新一代量子計算機的課題專案,在大家的心裡,意義都十分的重大。

即使短期內無法對外發表科研成果,大家也並不會因此而忽視這個專案。

作為華夏頂尖的科研人員,他們都想為國家尖端科技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點兒貢獻。

“好了,都沉穩點,實驗還沒結束呢。接下來我們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進行。”

王相武努力抑制住內心的喜悅心情,督促大家冷靜下來,繼續進行接下來的實驗。

僅僅高的收集效率,並不能完全代表光源結構的實用性。

除此之外,還需要進行光子的糾纏保真度、不可區分性的測量。

在持續幾天的實驗之後,各項資料也都完成了測量和修正。

除了非常高的收集效率之外。

光子的糾纏保真度,以及光子的不可區分性,同樣在非常高的範圍內。

“透過光柵分光,將激子光子和雙激子光子分別送往一端,我們最終得到了88.6%的糾纏保真度。透過對兩個激子光子的干涉測量,激子和雙激子光子的不可區分性,也分別達到了90.1%和90.3%。”

對於這樣的結果,實驗組也再沒有了任何的奢求。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徐佑所設計的新型光源結構,都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這樣的突破性成果, 已經不僅僅是可以在頂刊上發論文的程度,更是可以直接用於光量子計算機上的突破性技術。

這一次,徐佑又成為了專案中的關鍵,貢獻出最重要的光源結構設計。

而其他的實驗組成員們,即使沒有徐佑那麼突出的貢獻,但也都為這個課題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在短暫的慶祝後,王相武也很快決定,將這一成果告知給韓書斌院士。

“因為是內部的課題專案,先不用太注重格式,把關鍵的理論、影象、實驗資料表示上去就可以。等之後正式上交專案論文的時候,我們再提供標準的論文也不遲。”

王相武知道,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米國也一定在進行著新一代量子計算機的研發。

在這關鍵的時刻,每一項新技術的突破,都是非常重要的。

畢竟不是向期刊上投遞論文,就不需要那麼去注重格式了。

韓書斌在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也立即邀請王相武實驗組來到華科院。

畢竟有些東西,僅僅透過論文是無法完全體現的,還需要進行更詳細的交流才可以。

到了約定好的日子,王相武是帶著這個專案的核心成員,一起來到了華科院。

作為新型光源結構的設計者,徐佑自然也在其中。

辦公室內,韓書斌一邊喝著茶,一邊等待著王相武實驗組的到來。

“薊大的科研團隊最近表現確實不錯。上一次喬森實驗組,在超導量子領域做出了不錯的實驗成果。這一次,王相武實驗組又在光量子領域有了突破。”

&nbsp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