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因為物理競賽,林詩想考薊大確實也會吃力一些。

而今天的羅文坤,倒是顯得格外的低調。

不僅髮型沒有那麼別緻,連墨鏡和首飾也沒有戴,終於有了一些薊大學生的書生氣。

“怎麼樣,徐佑,我今天這氣質還可以吧?跟你一起成團,我可不敢讓你不高興了。”

“好了好了,盡情享受探索的過程就好了。走吧,我們一起去找導師。”

來到了約定好的地點,一位年紀大概三十多歲,戴著黑框眼鏡的男老師,出來迎接了他們。

“大家好,我是薊大天文物理系的副教授黃子維,也是你們大創實驗的導師,叫我黃老師就可以了。”

黃子維的態度非常親和,完全沒有那種想象中導師的架子。

這一方面是因為黃子維的性格不錯。

另一方面,黃子維也知道,這幾個學生的來歷都非常不一般。

特別是徐佑,竟然才剛上大一,就能在《Nature》上發表論文。

這些孩子,很可能是華夏未來的科技支柱。

“黃老師好!”

徐佑四人也熱情的和黃子維打著招呼。

簡單的做了自我介紹之後,黃子維開始和大家探討起了大創實驗課題的問題。

黃子維今年38歲,能在這個年齡當上副教授,也算是比較不錯了。

當然,黃子維這樣的人物,在天文物理系中肯定不算大佬。

畢竟只是一個大學生創新實驗而已,基本不會有教授級別的人物來當導師。

“說實話, 選擇天文物理這個大方向,在大創實驗中是相對比較吃虧的,沒有其他方向那麼容易出成果。當然,如果比較順利的話,發現新的小行星之類的,那也是有機會去評獎的。實在不行的話,能發現一些天體的新特徵,寫一些綜述,也是可以的。”

黃子維也非常坦誠,直截了當的說出了天體物理這個大方向的侷限性。

“先說說你們的想法吧,具體想往哪個方向去探究呢?”

聽到黃子維的話,徐佑四人開始小聲研究了起來。

很快,四人便達成了一致。

“老師,我們想尋找X。”

林詩作為代表,向黃子維說出了他們的想法。

“……X?”

聽到林詩的話,黃子維不禁非常的詫異。

所謂的X,指的是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的第九行星。

在太陽系中,有幾顆大天體的軌道,在其中一個近日點,有明顯的聚攏趨勢。

這被認為可能是尚未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的影響。

關於這個行星是否存在,業界也是有非常大的爭議的。

有人認為,這是一顆隱藏在黑暗之中,數倍於地球質量的行星。

也有人認為,這只是一顆類似冥王星那樣的矮行星而已。

但直到如今,理論上,太陽系中仍存在著這第9顆行星的可能。

只是,想要發現或是證明這個X的存在,不僅黃子維無法做到,甚至連NASA也沒有這個實力。

但面對這四個孩子,黃子維也不想太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nbsp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