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鋁原子以較大量原子簇的形式結合時,就容易發生這種內部的缺陷。

這便是徐佑這套理論中主要的依據。

在這之後,徐佑繼續調節著溫度,測量包含37個鋁原子的鋁原子簇,達到超導狀態時的臨界溫度。

最終,在溫度達到80K左右時,鋁37失去了超導的性質。

“足足提高了79K,確實是非常不一樣的變化!”

徐佑忍住激動的心情,完成了測量實驗,記錄好資料,並收拾好實驗裝置器材。

帶著實驗資料,徐佑找到了喬森。

“喬老師,有進展了!”

看到徐佑高興的樣子,喬森知道,徐佑的理論一定被成功的驗證了。

“別急,具體說說。”

接下來,徐佑和喬森講述著剛剛的實驗過程,以及最後發現的實驗現象。

“老師,其實我在做到鋁37之前,都有點擔心,我的理論是錯誤的。我怕要是做不出來成果,就白白浪費實驗經費了。還好最後的鋁37做出來了,超導臨界溫度比普通的體相鋁提升了79K,算是非常明顯的變化了。”

其實徐佑並不害怕失敗,只是在知道科研工作如此耗費財力之後,真的有點擔心自己的理論錯誤,導致白白浪費大量的科研經費了。

“徐佑,你不用想那麼多的。如果鋁37也不行,就接著往下做。就算所有的都不行,那也沒關係,至少也得到了這麼多的實驗資料,並不算白白浪費資源。科研工作本來就只有少數能出成果,出不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必有這麼大的心理負擔。”

喬森做了這麼多年科研,知道每年實驗室有多少失敗的專案。

但這,卻是探索真理之路上不可避免的代價啊。

“老師,我知道了,以後我會調整好心態的。”

跟喬森彙報了這個好訊息後,徐佑馬上回去繼續整理實驗資料了。

勸導完了徐佑, 喬森不禁對徐佑的這一理論拍案叫絕。

“這孩子,竟然只透過理論分析和計算,就能預測出物質的超導性質。真是神了啊!”

喬森知道,絕大部分的超導材料,都是在未知理論原理之前,透過實驗測量才確定的。

還鮮有先透過理論分析,再去實驗驗證的例子。

雖然在第一次見到徐佑時,喬森就知道,這孩子的未來,一定不簡單。

卻也根本沒想到,竟能夠神奇到這樣的地步。

“怪不得輕輕鬆鬆就能發一篇PRL。這次,想要發《Nature》,也不算什麼難事了。”

和王相武一樣,喬森也完全沒有與徐佑爭搶論文一作的想法。

能在自己的實驗室做出成果來,對於喬森來說,已經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了。

在這之後,徐洲又製備出了一些原子數更多的鋁原子簇,分批次給喬森寄了過來。

徐佑也繼續進行著枯燥的測電阻實驗。

雖然大多數的鋁原子簇,並沒有表現出在較高溫度下超導的性質。

但還是有個別的幾種鋁原子簇,再一次得到了理想中的結果。

“除了鋁37之外,還有其他的三種鋁原子簇,也表現出了類似的性質,且超導臨界溫度逐漸提高,最高達到了100K左右。”

在完成了所有的測量實驗後,徐佑向喬森彙報了最終的實驗現象。

“嗯,基本就到這為止了。徐洲教授那邊,也無法再往上合成原子個數更多的鋁原子簇了。”

&nbsp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