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佑才會進入到深度學習狀態,進行發散思考。

與其他學生焦頭爛額的狀態不同。

徐佑遊刃有餘的遊走在課堂與自己的思考之中。

一節三個小時的課下來。

大部分的學生,已經到達了身體和精神的極限。

這便是國家集訓的強度。

也只有徐佑、林詩、羅文坤等少數幾個人,才能跟得上曹全利的節奏。

“聽完了這一節課,彷彿跑了一萬米一樣。”

“現在看來,省隊集訓強度真的是弱爆了。”

“感覺像一口氣吞下了幾公斤的食物,回去還得消化半天才行。”

下課之後,大家紛紛抱怨著國家集訓的強度之大。

但畢竟是為了選拔出整個華夏最優秀的物競選手。

這樣高強度的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

幾天下來,大家總算是勉強適應了這樣的強度。

但三小時的大課,並不是最可怕的。

完成一個小階段的教學後,集訓隊還要進行更高強度的模擬考試訓練。

為了適應IPhO的強度,每次的考試,將連續進行5個小時。

期間,甚至不允許學生上廁所和打水。

當然,並不是在IPhO中,有這樣的規定。

只是,在真正的比賽中,這樣的習慣,會浪費隊員的答題時間,也會影響到答題節奏。

所以儘量讓隊員提前適應,在考場上才能達到更好的競技狀態。

而每一次的模擬考,徐佑都以滿分或接近滿分的成績,拿到了第一名。

而林詩不管怎麼努力,每一次也只能區居第二名。

這也讓林詩從一開始的躍躍欲試,到後來逐漸放棄了對徐佑的追趕。

徐佑這個傢伙,確實不太像人。

至於徐佑為什麼有時候拿不到滿分。

倒不是徐佑的思路有什麼問題。

因為在IPhO中,過程分會改得很嚴。

所以,只要學生的解答有一點兒問題,老師都會嚴格的按照標準去扣除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