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葉先生想要從何談起。”

葉楓似乎自己極為自信,他淡然的吐出幾個字。

“《道德經》!”

大朗聽到這幾個字之後,內心更是狂笑不已。

這《道德經》的精妙豈是你這等黃口小兒能弄懂的。

我在此經上浸淫數十年,也不敢說自己都懂,就憑你一個書生,就敢在這裡如此狂傲,今天我就辯得你啞口無言,看你如何下臺。

由於《道德經》內容頗多,無法一一在此講解,他便隨意抽取了其中的一句話於眾人解明。

“今日正好是我道觀一個星期一次的交易日,我便和眾人聊一下《道德經》第六章的成象。”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谷,養也。”穀神意即養神。谷,此處被作為“穀”的簡化字。穀作為糧食時,可以簡化為谷,此時的谷,便有了“ 生”及“ 養育”之義。

...

大朗貴為道師,講起《道德經》來自然是滔滔不絕,周圍的眾人聞言也是頻頻點頭稱讚。

葉楓聽了片刻之後,便知道大朗道師所用的是河上公對於道德經的註釋。

河上公是黃老哲學和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因此他站在養生修行的角度,對”穀神“進行了註疏,意在透過修煉,達到與道通神的境界。

不過這才葉楓看來,過於淺薄了一些。

等到大朗講完之後,他直接大聲怒斥。

“一派胡言,牛頭不對馬嘴!”

大朗身邊的道士聞言立刻罵道:“黃口小兒,你懂什麼,竟然敢說道師胡言。”

大朗道師也微微皺起眉頭。

這小子簡直太狂了,不把我放在眼裡,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本事。

他伸手製止了身邊的道士。

“無妨,既然葉先生說我是一派胡言,我倒要看看,他有什麼高明的解釋。”

葉楓朗聲道:“谷,中央無者也。無形無影,無逆無違,處卑不動,守靜不衰...”

他所說的和大朗道師截然不同,這是王弼對於《道德經》的註釋。

王弼獨闢蹊徑,借“山谷”之“谷”的虛無之狀來詮釋“道”的虛無之體。王弼是從哲學的角度 對”穀神“進行了註疏。

葉楓出口之後,普通的百姓倒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道觀中對《道德經》熟悉的道士們都立刻被葉楓的解釋震驚了。

尤其是大朗道師,心中更是驚訝的難以言喻。

這是什麼解釋,為何我從未聽過,但又如此貼合《道德經》的經意,實在是太精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