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陣激烈的討論後,最終一名蒙古都領挺身而出,當仁不讓的接下誘餌的任務。

在這名喚作大策凌仁多的蒙古都領接下任務後,速不臺當即對其一番鼓勵慰勉。

其後,大策凌仁多當即率領麾下一千五百餘兵馬,繞過夏軍防守的古龍堡據點,向著古龍堡後方的黑松驛地區行去。

山下金軍的行動當然瞞不過佔據制高點的夏軍,但夏軍對金軍的行動並沒有阻攔。

一來攔不住,二來區區千餘金兵根本打不穿後方的夏軍據點,所以山上的夏軍對金軍舉動目睹無視。

古龍堡上的夏軍他們的作用並不是擋住金軍前進的路途,而是用來對金軍斷後的。

就跟城池一樣,如同敵軍非要繞道的話,世界上沒有一個城池可以擋住敵軍的繞道。

但為什麼明明可以繞道而進攻方卻不選擇繞道,而是選擇強攻呢?

這就不得不說城池與據點的作用了。

城池與據點雖然無法擋住敵軍繞道,但它卻可以在敵軍繞道後,從敵軍後方進攻,切斷敵軍的後路與後勤糧草。

這也是為何很多進攻方軍隊,哪怕能繞道,但也不選擇繞道,而是選擇強攻的原因所在。

就像現在的金軍一樣,其實金軍不要說小股部隊可以繞過古龍堡了,就是全軍一起出發,也同樣可以輕鬆的越過古龍堡。

但金軍沒有選擇這樣去做。

畢竟繞過去容易,但繞過之後,被人家古龍堡的夏軍堵了後路,斷了後勤,活活餓死在峽谷中出不來,那就悲劇了。

所以在將古龍堡未拿下之前,金軍主力根本不敢輕易繞道,只能與古龍堡上的夏軍僵持著。

或徹底拿下古龍堡,沒有後顧之憂後才可放心大膽的前進。

否則金軍主力敢繞道,古龍堡上的夏軍就敢眉開眼笑的斷了金軍後路,將金軍活活困死在峽谷中間。

雖然沒有阻攔金軍,但該有的資訊傳遞依舊不缺。

古龍堡上的夏軍在金軍穿過下方峽谷後,第一時間就在山頂點燃狼煙,告訴後方友軍小心戒備。

與此同時,已經穿過古龍堡一帶的大策凌仁多,在小心翼翼的狀態下行軍兩個時辰後,終於抵達鐵櫃關一帶。

坐在馬背上的大策凌仁多抬頭望著兩側的懸崖峭壁,看著兩側山脈中旌旗招展的夏軍,瞬間提高戒備。

在等到山上的夏軍沒有動作後,大策凌仁多收回目光,在心中估算了一下峽谷兩側的距離。

兩百多丈!

得到一個大概數值後,大策凌瞬間放鬆了很多。

兩百多丈的距離,讓兩側山上的夏軍想要兩面夾擊於他,就猶如痴人說夢,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當滾木礌石與箭失碰不到行軍途中的金軍時,兩側山上的夏軍對金軍的威脅性就降低了很多。

除非夏軍放棄地利優勢,下山與金軍近距離肉搏。

可若如此的話金軍就更不怕夏軍了,甚至對金軍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畢竟佔據地利的夏軍才讓金軍頭痛,可若沒了地利優勢,夏軍對金軍來說完全是不堪一擊。

金軍明白的道理,鐵櫃山上的夏軍同樣也明白自身弱點。

所以峽谷中的金軍就這麼與鐵櫃山上的夏軍相安無事,擦肩而過。

等大策凌仁多越過鐵櫃關,在後來又越過徐家堡之後,在天黑之前,終於抵達此行的目的地黑松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