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烏鞘嶺之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滴淚崖和鐵櫃山之間,峰陡峽窄,高崖墜石,兩山夾水,風寒雲低,水惡浪險,構成雄偉險關,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涼州都督郭元振在峽口築和戎城,後被吐蕃所廢。
《五涼志》稱“此地足資彈壓,誠萬世不可廢也”。
昔人又稱此峽為虎狼峽,詩云“驛路通三輔,峽門控五涼”,所指正是這裡。
清代張美總修的《古浪縣誌》描述此峽是“峻嶺居其南,巖邊固其北。峽路一線,扼甘肅之咽喉。
河水分流,資田土之灌既。近而千峰俱峙,遠則一望無涯。”誠不為過。
清初古浪知縣徐思靖以《危巖墜險》為題,賦詩讚此峽:“蜀道之難過上天,我今獨立秦山前。
崖崩石墜不可數,鳥徑插天天與伍。
谷中仄道車馬通,盤旋百折如游龍。
山下灘聲險成吼,一夫當抵萬夫守。”
明指揮王國泰曾題“山川絕險”四字於滴淚崖。
從上述前後詩人、地誌中的描寫就能看出洪池峽之險,的確是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
如此形勢險要之地,金軍不得不慎重對待。
金軍想要東出,洪池峽就是第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夏軍在洪池峽中共修築有三關三堡。
其中第一關位於西部峽口,直面昌松金軍,駐守有兩千餘人,關名為洪池關。
洪池關後方十里之地,修築有一堡,駐守五百夏軍,堡名古龍堡。
在古龍堡其後一個s形的峽谷中部設有鐵櫃關,駐守一千夏軍。
在鐵櫃山對面設有五百人駐守的徐家嶺堡。
在越過中間的大s彎後,在距離烏鞘嶺關不遠處設有營盤堡,而後一直在峽谷東部出口處設有虎狼關。
總長約六十多里的洪池峽谷中,夏軍依據三關三堡共前後駐紮七千軍士,是擋住金軍東出的重要關隘通道。
金軍想要打通東出的道路,就必須沿著峽谷進入,一路攻城拔寨,直至打穿夏軍前後長達六十多里的阻礙。
才能抵達烏鞘嶺東面的永昌地區,進入隴中黃土高原!
……
明昌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夜,洪池峽戰役打響!
是夜,金軍在白天養精蓄銳一天後,到夜間已經體力充沛的金軍,趁著夜色,悄悄摸至洪池關城下,趁夏軍不備,趁機發動偷襲!
金軍的突然襲擊,令城中已經睡下的夏軍一片驚慌失措!
好在夏軍洪池關守將反應及時,不及披甲,親自帶領數十親兵,赤裸上身與金軍在城頭血戰!
夏軍守將的悍勇,擋住了金軍的偷襲,更是穩定了士氣浮動的軍心,在其餘夏軍反應過來後,立刻趕來支援。
經過數個時辰的激戰,夏軍終於穩住了搖搖欲墜的防線,擊退了金軍的第一次進攻。
金軍第一輪偷襲失敗,金軍將領也不惱,偷襲之策本就沒有成功的可能,被敵軍打退也是常理。
至於之前依舊選擇偷襲,無非是想試一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