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八月攻勢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昌松對西面的防禦與對東面一比可謂大打折扣。
如果用昌松來擋東面之敵或許事半功倍,而用來擋西面之敵話,不說毫無作用吧,但效果也微乎其微。
畢竟擋住西面的敵人從來不是昌松的任務,那是肅州與玉門關的任務。
昌松與石峽關的任務是負責東面敵人的。
而且以前也沒遇到過從西面來的敵人,所以昌松對西面的防禦幾乎可以用形同虛設形容。
畢竟一直以來都是夏軍西出,何時有過敵軍東進?
夏軍不西出,西面的敵人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哪敢跑來撩夏國的虎鬚。
縱是以往有些強敵,頂多也就打到玉門關,再多他就打不過來了,想打到涼州那更是痴人說夢。
可現在以往的不可能不現實,卻都一一發生了,等金軍真打到涼州時,昌松再想加固西面防禦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民少城小的昌松,根本無法駐紮大規模軍隊,也從未在斡扎簀的選擇之中。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斡扎簀為何將軍隊全部部署在石峽關與烏鞘嶺一帶了。
所以此刻斡扎簀再仔細思索一番後,並未察覺到自己的部署有何不對的地方。
於是斡扎簀下定決心,棄守昌松,實施堅壁清野,帶領昌松軍民全部退往石峽關一帶堅守。
斡扎簀明白,這一退將再無重回昌松的可能,以後昌松將與夏國再無任何一點交集。
可危難的局勢逼迫著他不得不退。
昌松註定是守不住的,與其留在昌松做無用之功,平白浪費寶貴的兵力,倒不如將有限的兵力全部加強在石峽關一帶。
如此一來就能憑藉石峽關天險將金軍一直耗在石峽關下,一直拖到冬季來臨,令金軍不得不主動退兵。
於是斡扎簀趁著大雨,金軍騎兵無法在泥地中行軍的難得機會,率領城中軍民在雨天中立刻出發。
三個時辰後,一千軍士與三千百姓拖家帶口,手提肩挑,趕著牛羊牲畜,在雨中艱難的向石峽關蹣跚而去。
斡扎簀一直等到所有人都出城後,才最後一個出城。
走在人群最後方的斡扎簀,最後一次回頭看了一眼雨中孤零零的昌松城,眼中盡是不捨與留戀。
昌松何止是昌松啊!
作為河西走廊東部的第一城,昌松代表是的整個河西走廊,更是代表夏國曾幾何時雄霸天下的偉業!
當初多少先祖拋頭顱灑熱血,埋屍萬里黃沙才打下的河西大漠,如今就要永遠的離開夏國的懷抱。
這讓從小聽著先輩故事長大的斡扎簀心中極為難受煎熬。
是自己親手放棄了昌松,更是自己的無能毀滅了夏國的河西走廊之夢!
想當年党項先祖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擺脫趙宋欺壓,從襁褓中走出立足河西大地!
經過多年征戰與磨難最終擊敗吐蕃、回鶻等諸多勢力,終於在西元1036年取得了沙州,完成了一統河西大漠的偉業!
從此夏國坐擁絲綢之路,直接與擁有無盡寶藏的西方中亞諸國互通有無,錢財寶物東來,從此夏國蒸蒸日上,國勢一日遠勝一日!
尤其是佔據涼州這個天府之國之後,夏國從此兵精糧足,再無慮東方趙宋的進攻!
夏國得西涼則靈州之根固,況其府庫積聚,足以給軍需、調民食,真天府之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