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迂迴成功(第1/2頁)
章節報錯
明昌十一年六月初八日,金軍西路軍在佔據甘州後,一分為二,分南北兩部一同向涼州進軍。
金軍一路所過並無夏軍阻攔,一路上進展神速,向著涼州一路長驅直入!
六月初九,進展神速的南路軍,一路疾馳一百三十多里地後,於當日最先抵達宣化府!
南路軍抵達宣化府後,當地百多名壯丁衙役,面對從西方氣勢洶洶而金軍,在略微沉思後,就在當地官員的帶領下,開啟城門向金軍投降。
宣化府當地官員都是一群識時務者的俊傑。
不識時務也不行啊,宣化府之前的軍隊,一股腦的折損在了肅州戰場上,導致宣化府防務空虛,無力抵擋從西方而來的金軍。
兩萬多金軍猶如黑雲壓頂一般,向著宣化府而來!
宣化城中幾乎家家戴孝的官民,不說士氣如何,是否會哀兵必勝,就是夏軍想要抵抗,他也沒那條件抵抗。
宣化城中至今幾乎連一百壯丁都湊不齊,城中俱是一眾老弱婦孺,這種情況下,叫宣化府如何抵抗?
連刺史都被金軍斬殺於肅州,況且金軍殺俘的事情也有些許傳出,宣化府官民對此事也所耳聞。
殺俘的威懾,讓城中官民提不起任何勇氣面對猶如殺神一般的金軍。
故此,宣化府除了投降外再別無選擇。
而對投降後的宣化府金軍也沒有為難,因為金軍一直信奉著抵抗則屠殺,投降則善待的信條。
所以對不費吹灰之力就征服的宣化府官民,速不臺與孛木律合達二人入城後,對宣化府當地官員給予了高度肯定。
並命當地官員繼續履行職責,維護當地治安,替金軍收集糧草等諸多事務,並表示宣化府維持原來不變。
如此宣化府免去了刀兵之災,金軍也省去了諸多精力,一時間雙方皆大歡喜!
六月十一日,金軍在當地休整一日後,留下了五十名回鶻兵看守宣化府,其餘大軍繼續啟程東進。
六月十一,六月十二,一連兩天,金軍以一日百里的速度,穿過兩百多里長度的大馬營草灘,於六月十三日抵達焉支山附近。
抵達焉支山後,金軍在焉支山附近草原牧馬兩日,待士兵與戰馬的精神勢頭重新高漲之後,南路金軍繼續啟程。
六月十五日,兩萬金軍越過焉支山,穿過涼州番禾地區,馬不停蹄,繼續一路向涼州疾馳!
最終於六月十七日,迂迴至涼州府後方的姑臧縣地區(今武威金河鎮)。
六月十七日,遠到而來的金軍,還不待準備攻城器械,就被當地夏軍送了一份大禮!
姑臧縣中的百多名夏軍與當地知縣,不發一箭一失,於金軍抵達之前,帶領麾下衙役棄城而逃呢!
面對門洞大開的姑臧縣,金軍自然是歡喜接納。
至此,南路金軍經過九天的長途奔襲,終於完成了對涼州府的大迂迴包圍戰略。
而與此同時,在南路金軍抵達姑臧縣不久後。
北路金軍同樣在途徑山丹草原、芨嶺,沿著龍首山,一路東進,一路行進五天後,於六月十三日抵達祁連山北麓。
抵達祁連山北麓的金軍,在祁連山北麓休整兩日後,於十五日,率先向著小闊端海子東進。
在北路金軍從祁連山北麓出發,向著小闊端海子行軍兩日後,終於在六月十七日,與盤踞在小闊端海子的夏軍,最先爆發小規模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