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滅最後一絲蠟燭,吏部尚書孛術魯阿魯罕,終於忙碌完一天的工作,伸了伸懶腰,活動一番筋骨,這才關上大門,在兩名隨從的陪伴下向著宮外走去。

年近六十,已為古稀老人的孛術魯阿魯罕,走起路來氣喘吁吁,躬著身子,顫顫巍巍,一副隨時可能迎風而去的模樣。

孛術魯阿魯罕少年八歲習文,選習契丹字,再選習女直字。

壯年時為黃龍府路萬戶令史。

貞元二年,試外路胥吏三百人補隨朝,阿魯罕在第一,補宗正府令史。

後累擢尚書省令史。

僕散忠義討窩斡,闢置幕府,掌邊關文字,甚見信任。

窩斡既平,阿魯罕招集散亡,復業者數萬人。復從忠義伐宋,屢入奏事,論列可否。

宋人請和,忠義使阿魯罕往。和議定,阿魯罕入奏,賜銀百兩、重彩十端。

忠義薦阿魯罕有才幹,後任尚書省都事,詔以為大理司直。未幾,授尚書省都事,除同知順天軍節度事。

紇石烈志寧北巡,阿魯罕攝左右司郎中。還朝,除刑部員外郎,再遷侍御史。

世宗問紇石烈良弼曰:「阿魯罕何如人也?」對曰:「有乾材,持心忠正,出言不阿順。」數日,遷勸農副使,兼同修國史,侍御史如故。改右司郎中。

奏請徙河南戍軍屯營城中者於十裡外,從之。遷吏部侍郎,附山東統軍都監,徙置河南八猛安。

遷武勝軍節度使。入為吏部尚書,一直擔任今。

走在回途路中,孛術魯阿魯罕面上一副祥和之色,實則心中心事重重。

這幾年年紀越大,孛術魯阿魯罕越覺得自己力不從心,向陛下請辭了數次,陛下皆未準。

陛下未準,留自己在朝,是因為自己聽話,可以完美的理解上意,一切皆按陛下心思行事,故才能保持吏部尚書的職位。

說實話前幾次孛術魯阿魯罕上書陛下請求自離,並不是真的不貪戀權勢,高風亮節。

而是孛術魯阿魯罕畢竟年事已高,且佔著吏部尚書的位置一坐就是八九年,所謂的上書自離不過是以退為進的把戲罷了。

可這一次孛術魯阿魯罕明顯感覺陛下口風鬆動了,有了藉助改革讓自己退位讓賢的想法。

可孛術魯阿魯罕並沒有現在就退下的想法,自己才六十多歲,孛術魯阿魯罕覺得自己還能再幹十多年都沒問題。

可上意以決,又豈是他孛術魯阿魯罕能夠違背的。

就在孛術魯阿魯罕剛走出宮門,打算打道回府之際,卻見一名穿紅色蟒袍的青年人朝他走了過來。

孛術魯阿魯罕識得此人,整個大金國能穿赤色蟒袍的只有宮中的宦官李志博,與東廠提督蘇珍昌。

而現場這人就是東廠提督蘇珍昌。

雖然不明白大晚上的蘇珍昌找自己為何,但孛術魯阿魯罕並未因為蘇珍昌是宦官的原因就瞧不起蘇珍昌,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用到人家。

畢竟不管怎麼說蘇珍昌都屬於皇帝心腹,內朝大員,故孛術魯阿魯罕對向自己走來的蘇珍昌和顏悅色道:「蘇提督好啊!可曾用過膳食?」

蘇珍昌拱了拱手,輕笑道:「有勞老大人關懷,昌已用過晚膳,老大人可曾用膳?」

「已然用過。」二人口頭打過招呼,孛術魯阿魯罕便側身向自己的車隊走去。

卻不想蘇珍昌先一步擋在路上,微笑道:「老大人勿急,昌有些話想對老大人說。」

孛術魯阿魯罕早就猜到蘇珍昌在等自己,不過術魯阿魯罕為人謹慎,不打算先開口向問,打算做出一副要走的樣子迷惑蘇珍昌。

現在看蘇珍昌上鉤,孛術魯阿魯罕便停下腳步,面上故作疑惑道:「不知蘇提督留老夫有何事啊?」

「也無大事。」嘴上雖然這般說,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