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頭皮癢(第1/2頁)
章節報錯
交州大地百姓流離失所,狼煙四起,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在五萬多高奸部隊紅著眼睛發瘋般的進攻下,交州大地徹底於淪陷於金軍鐵蹄之下!
金軍只用九天就徹底攻陷整個交州道,於八月開頭,如黃蜂般向著慶尚道蜂蛹而至!
因為之前的金軍在交州道的惡行,早就傳遍慶尚道東西南北。
這會金軍南來,慶尚道北部守軍皆望風而降,整個慶尚道北部如同真空地帶一樣,任金軍鐵騎馳騁橫行!
東路金軍一路所下,慶尚道高麗軍要麼是望風而降,要麼是聞風喪膽而逃!
從交州道傳來的慘狀讓慶尚道聞風喪膽,不敢掠金軍鋒芒!
金軍就這般不用四五日,不費一兵一卒,全取慶尚道北部!
金軍南下兵馬一路南下,不止沒有少,反而是越打越多!
金東路軍隊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等抵達慶尚道南部時,金軍東路兵馬已經超過七萬人!
兩千金軍驅趕著七萬多高奸部隊一路向南打高麗人,何其荒謬不經矣!
等金軍七萬大軍剛抵達慶尚道南部時,還未等金軍做出行動,慶尚道按察使李銘文居然先一步率領四萬大軍易幟投降了!
李銘文的投降完全出乎金軍意料,不過李銘文能投降,金軍並不會推辭,反而欣喜接納!
金軍接納李銘文投降,不止是看在李銘文麾下四萬大軍的份上,更是因為李銘文特殊的身份上,才欣喜接納。
李銘文身為慶尚道按察使,是為一道最高疆臣,李銘文這種一道最高大員都能投降,那離其他人投降還遠嗎。
金軍接納李銘文投降,就是要千金買骨,讓李銘文起個帶頭作用,打消其他人投金的心理障礙。
其他人看李銘文投降,在投金時就沒了心裡障礙,就會想著,李銘文這種一道大員都能投降,憑什麼我不能投降。
一旦高麗軍民懷有了這種心裡作用,那離滅國還遠嗎。
況且李銘文是金軍入侵高麗以來第一個投降的一道按察使,且是高麗投降金軍官員中,地位最高者!
就憑這幾點,金軍也必須善待他,哪怕他手下無一兵一卒,他敢投降金軍,金軍就必須善待他,並把他捧的高高的!
有些人身上的政治地位,一舉一動可以牽動整個天下大勢!
高麗的道級按察使說是與後世的華夏的一省總督或巡撫相當。
但其實不然,華夏的省有多少個,而高麗的道卻只有五個!
並且高麗現在每一道基本屬於半割據狀態下,一道按察使的政治地位完全不弱朝廷宰相。
這樣的政治人物所投降金軍,比六子棄東北,牽馬執鞭投紅所帶來的影響力還要大!
李銘文投金給金軍帶來的影響力是好的,可給高麗帶去的影響太惡劣,可謂嚴重打擊高麗全國軍民抗金士氣。
李銘文一投金,在金軍還未到之前,立刻廣發號召高麗軍民附金書,此書一出,金軍一路南下,基本沒遇到任何抵抗,整個慶尚道可謂傳檄而定!
八月初七,金軍與李銘文在鹹安郡相見。
李銘文此人年有四十五三,膚白,無須,一身文人墨客氣質。
浩然正氣將他託付著不同凡響,任不明白的人看了,還以為是個讀書人了,絕不會想他會是慶尚道按察使。
更不會想到如此忠義之貌會是個投敵叛國的小人!
或許叫偽君子更合適。
鹹安城外,李銘文迎風站在慶尚道文武官員之前,微微眯著眼睛,目光看著北方的地平線。
不知過了多久,一騎快馬踏著黃土而來,躍馬至李銘文不遠處,馬上騎士翻身下馬,快步跑到李銘文身前跪稟道:“啟稟按察使,金軍以過長橋,三刻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