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東出,鳴鳥展翅,時間轉眼即逝,時間來到兩天之後。

這兩天夏國朝堂各方勢力經過明裡暗裡的多方疏通後,夏國最終統一國內意見,同意與金國換地。

就在金夏兩國會談之際,一匹快馬出興慶府,快速向南疾馳而去!

金國以移刺阿海攜帶禮部、工部、兵部、以及戶部等一眾官員在夏國皇宮與夏帝李純佑,等西夏文武官員,展開長達三天的會談。

在此期間,兩國負責商談的官員多次爆發激烈的爭吵,有時為了一個小堡子雙方都能爭執半天。

三天時間下來,雙方期間曾停會五次,多次不歡而散,擱置爭議數十,曾一度差點徹底鬧翻。

但好在金、夏兩國上層都抱有極大的換地誠意,從而沒讓這場會談虎頭蛇尾。

最終兩國各自放棄一二堅持,從而讓此次會談圓滿成功。

明昌八年十月初四,金、夏兩國在興慶府簽訂《興慶條約》,條約中規定:

金國以臨洮路一府,六州,十三縣,以及六鎮,六城,十二堡,九寨,二關,換取夏國陝北四州與威福監軍司。

金國的臨洮路包含有臨洮府(今甘肅臨洮縣)、當川縣(令甘肅康樂縣北)、渭源(今甘肅渭源縣)。

積石州(今青海循化縣)、懷羌縣(今甘肅臨夏南)、洮州(今甘肅臨潭縣)、蘭州、定遠(今甘肅榆中縣定遠)。

龕谷(今甘肅榆中縣小康營)、阿幹(今甘肅蘭州阿幹)、鞏州(今甘肅隴西縣)。

通渭、定西、會州(今甘肅靖遠縣)、保川(今甘肅會寧)河州(今甘肅臨夏南)寧河(今甘肅和政縣)。

夏國主要為威福監軍司與陝北四州。

兩國除了土地交換以外,更有對兩地百姓的交換安置。

如金民隨金則夏國不阻攔,如夏民隨夏則金國不阻攔。

同時條約規定,兩國從十一月起,便逐步交換,先從西夏的威福監軍司與金國的積石州、蘭州等地開始交換。

所需時間共持續五月,屆時二國軍民同時撤出,交換之地,便永為對方國土。

金夏兩國條約簽訂後,金使移刺阿海等眾便與夏國重臣一連宴飲歌舞幾日,後再四五日後,一行人才在夏國的禮送下離開興慶府。

而就在金使等離開夏國之際,位於天水軍的宋國從派往夏國的細作中,在第一時間得知了金夏會談的訊息。

天水軍的宋將得知訊息後,大為震驚,金夏媾和換地,不止是金夏兩國的事,這更是牽扯天下的大事。

宋將明白事情嚴重,不敢懈怠,便立刻將此事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稟報臨安行在。

快馬加鞭,日夜不停,終於在明昌八年十月十八日急報入臨安!

……

臨安,金秋十月天,清澈的東苕溪波光粼粼,穿城而過,可謂青霧照江一點綠,海晏歌平幾時休!

臨安官宦公卿多居住的城北主大街上,坐落這一座威嚴大氣,富麗堂皇的府邸。

這座比之行宮也不逞多讓的官邸,就是當今南國實際掌控者韓侂冑的府邸。

韓侂冑權傾南天,權勢之顯赫就是趙宋官家都得避退三舍。

而韓府的逾制,對別人來說是殺頭大罪,但對韓侂冑來說不過是顯現其威而已。

自韓侂冑打擊趙黨以來,宋國軍政大權被韓侂冑竊取獨攬,趙宋官家趙擴大權旁落,國中一應事務均由韓侂冑閱過,才選擇性給於宮中御覽。

清晨陽光燦爛,霧氣微微散去,但南國的悶熱,卻依舊讓久熟南境的韓侂冑昏昏欲睡。

韓侂冑迷迷糊糊的坐在書房中,手中毛筆在紙上劃出一道塗鴉,卻由不自知。

“相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