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武人亂國(第1/2頁)
章節報錯
完顏撒裡合繼續說道:“因為趙位寵叛亂,當時的武貴領袖李義方既無法平息戰亂,又依仗國戚身份作威作福。
引起包括另一武臣鄭仲夫在內的許多人的不滿。
於是鄭仲夫之子鄭筠嗾使從軍僧侶宗旵等暗殺李義方,同時捕殺其族黨,此後武貴政權為鄭仲夫所獨佔。
此外還有開京僧侶起兵,這些叛亂都遭到武臣政權的血腥鎮壓。
地方民眾的反抗也此起彼伏,這些人民起義主要集中於南方,故被稱為“南賊”。
一些“南賊”還打出了復興新羅的旗號。
外有文臣、僧侶、百姓叛亂,武臣政權內部本身也不穩定,掌權者如走馬燈似的輪番上臺。
其更迭往往血流成河。
從大定十年到明昌七年,這二十六年間,武貴李義方、鄭仲夫、慶大升、李義旼先後執政。
直到去年李義旼被同為武貴的崔忠獻所誅,崔忠獻便取代李義旼的地位,實質高麗軍政大權。
崔忠獻初名鸞,牛峰人,其父為高麗上將軍崔元浩,而早年時候的崔忠獻便憑籍父蔭,補任良醞令一職。
崔忠獻年輕時,便在軍中廝混,在大定十四年趙位寵起兵之時,崔忠獻參與了平定趙位寵的叛亂。
在鎮壓叛亂時,崔忠獻履立戰功,因而獲得高麗元帥奇卓誠的賞識,後來遷任攝將軍。
從此崔忠獻平步升雲,一發不可收拾。
就在去年,崔忠獻之弟崔忠粹所養的鵓鴿被李義旼的兒子李至榮所強奪,深感不滿,並差點為李至榮所捕。
崔忠粹便向崔忠獻說李義旼父子數人實為國賊,必須剷除。
經過弟弟的反覆勸說後,崔忠獻便決心先下手為強,給予李義旼先發制人。
去年四月九日,崔忠獻糾合親戚樸晉材、盧碩等,在李義旼出入的官邸埋伏,併成功將之誅殺,繼而在開京市集中梟首示眾。
高麗朝野人士被此突如其來的變故,都驚嚇的不知所措,因而觀者驚噪,聲振都下!
崔忠獻誅殺李義旼不久,為保住權勢,便進一步牽連李義旼黨羽。
崔忠獻先是誅滅李義旼三族,繼而大殺朝臣,李純佑等數十人被殺。
崔忠粹兄弟誅殺李義旼父子後,隨後以剷除餘黨為名派兵入宮,殺戮了一大批文臣武將。
此時王宮血染高牆,宮女嬪妃死難者數不勝數,比之漢末洛陽不逞多讓!
其時王晧左右都逃散,只有幾名庶子和寵姬伺候在身邊,王晧面對這一事態,只能垂泣而已。
崔忠獻兄弟掌權後,上封事十條,請求改革弊政,並趕走了王晧身邊的小君和僧侶。
但是崔忠獻兄弟仍不滿足,就在這個月廢黜了王晧,理由是:
今上在位二十八載,老而倦勤,諸小君常在上側,竊弄恩威,以亂國政,上又寵愛群小,多賜金帛,府庫虛竭,不可以主臣民。
九月二十三日,崔忠獻兄弟逼宮,王晧只好單騎出向成門,並被軟禁於昌樂宮,太子璹則被流放到江華島。
王晧被廢后,崔忠獻其弟崔忠粹主張立遠支王族王縝。
而崔忠獻則主張立王旼,理由是“上之母弟,宏略大度,有帝王之量,且其子淵聰明好學,宜為儲副”。
於是崔忠獻等人迎王晧之弟平涼公王旼入宮即位。
經過此輪君主廢立,崔忠獻權勢就更為穩固,並獲得“靖國功臣、壁上三韓、大匡、太中大夫、上將軍、柱國”的加銜。
崔忠獻明為臣,實為君,獨霸朝堂一手遮天,權勢遠勝他的幾位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