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璟在移刺阿海與完顏綱走後,獨自一人在清涼室內靜靜思考著隴右之地的可行性。

隴右從政治上來看完全沒問題,不要說自己只是用隴右策略性放棄來挑起宋夏戰爭了。

就是自己平白賞賜給西夏與宋都沒問題,也一點不會損害自己的威望。

因為這種事情在金國是有前科的。

當年的太宗皇帝為了拉攏西夏投靠金國,可是將一大片隴右與陝北,還有青羌地區分好幾次賞賜給了西夏。

不止是太宗,就是其他幾個皇帝都對西夏與南宋賞過好幾次地。

金國這種拉攏其他國家而賞地,夏宋兩國對金國割地,三國之間又相互換地。

這種土地交易的多了,也就成了一種當下社會的國際常態。

就跟春秋戰國換地賞地一樣。

或許在後世來看這種決策是不對的,土地怎麼能交換,怎麼能賞賜給別國,國土一寸不能少,少一寸就是賣國賊。

但在春秋戰國與金、宋、夏諸國林立的當下,這種土地賞賜交換是一種很平常的事情。

所以政治上來說這完全沒問題,不會有人去大驚小怪,自己的威望也不會受到任何損失。

自己只要能說服國內宗王意見統一就行了。

至於說舍了隴右,軍事上關中會面臨強大的壓力,這更是杞人憂天了。

西夏可是一直佔據著後世的陝北地區,就在長安家門口。

照理來說西夏居高臨下,一個衝鋒就能讓關中糜爛,不為金國所有。

但恰恰相反,歷史就是這麼詭異,佔據著陝北的西夏,從沒有壓制過關中,反而被關中的金國壓制著!

甚至後來替代西夏的蒙古國,面對金國的關河防線都束手無策,蒙古幾次進攻均以失敗而告終。

金軍甚至藉著關河防線多次主動進攻,多次戰勝蒙古!

二十多年,蒙古不能越過關河防線半步,最後不得不借宋道,而大迂迴繞過關河防線來滅金。

原時空弱勢的金國都能讓關中無憂,那現在比開國之初都厲害的金國更不可能讓關中糜爛了。

家門口的陝北都不能南下一步,那千里之外的隴右就更不可能讓關中有憂了。

並且宋、夏兩國一旦打起來,只會拼命拉攏金國,誰敢打金國的注意啊。

政治與軍事上沒問題,那最後一個重新收復問題就更簡單了。

有著草原與西域、關中的金國收復個隴右那還不手到擒來。

被金國三面包圍的隴右收復起來,簡簡單單,絕不會出現隴右難打的情況。

甚至金國可以借道吐蕃四面進攻!

到時候不要說隴右了,連河西走廊與河套都給他一波帶走。

政治、軍事、後續的收復都沒問題,這個策略完全可行。

這裡面唯一的問題就是怎麼操作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