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鎧甲(第1/2頁)
章節報錯
完顏璟安排完人各旗主官後又對眾將領“所有經制官的告身,官印明天會由兵部衙門發給你們,另外甲喇額真從四品升一級為正四品,牛錄額真從五品升一級為正五品,佛寧額真從六品升一級為正六品,左右梅勒額真從三品升一級為正三品。”
眾將領聽到後一陣高興,知道合扎猛安好,沒想到剛到才一天就是官升一級。相當於廳級單位升為副部級單位。
“朝廷給予爾等高官厚祿,望爾等忠君報國,盡職盡責方不負此恩典”完顏璟說完這些後,就讓他們先行下去。
雖然完顏璟改了名稱和編制,但戰法也要改,況且現在金軍的戰法是一團糟,全憑主將領說了算,跟開國初期根本沒得比。
金國初期全都是以騎兵為核心的戰術,而到了中後期就以步兵為核心的戰術,打打宋軍西夏,跟散亂的草原部落還行,但遇到統一之後的蒙古騎兵就直接跪了。
想要打敗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國,就得金軍有開國初期時的戰力才可與之一戰,而想要滅亡大蒙古國,就得統一華夏後用強悍的軍隊,及龐大的國力慢慢磨死它。
可是想回到金軍初期時的戰力,是何其難也,就說金軍初期那都是一人三馬或者四馬,打的都是輕騎兵跟重騎兵配合的騎兵戰術,兵源戰術素質都是可以打滿分的,可以頃刻間組建起十幾萬的職業騎兵部隊,一點也不比蒙古騎兵弱。
很多人對金軍的戰法想得太兩極化了,要麼認為是重步兵,要麼認為是重騎兵,至於其他的騎兵都是騎馬步兵。
可這根本就不是初期時的金軍。
重騎兵,重步兵跟騎馬步兵這一套都是清軍八旗的組成。
金朝初期時的金軍騎兵的騎術一點都不比蒙古騎兵差。
因為當時的東北地區沒有被大規模開發過,整個東北不是山林就是草原,生態環境特別適合放牧打獵。
所以女真族並不是單純的漁獵民族,當時的女真族有近七成都是牧民,剩下的才是以打獵種地為主,並且因為東北地區多山密林的原因,當時的女真人甚至可以騎馬在山間老林中作戰。
北宋評價“金軍人如龍,馬如虎,上山如猿,下水如獺,其勢如泰山,我方如累卵”,金軍士兵扶馬渡江如履平地,可以說金軍對山地戰,平原戰鬥都是很強的,當時的金軍對騎兵的評價是,“不衝七八陣,可配令騎乎?”不衝個七八次軍陣,那還能叫騎兵嗎,
至於後來的清軍為什麼沒有繼承這一些,那是因為明朝時對東北進行了大量的移民行動。
而漢人到哪裡都愛種地,結果就是大量的草場化為田地,女真牧民持續減少,並且當時女真人口沒遼宋時期多,所以當時的八旗兵真正的騎兵也就一萬多些,所以只能搞騎馬步兵跟重步兵,因為八旗騎術不行還被科爾沁部的蒙古兵嘲笑。
完顏璟想到“要提高金軍戰力只能行精兵之策了,百萬戰力低下金軍,還不如二十萬戰力強悍金軍。
遼東還有一百二十五個猛安,抽調十萬騎兵,武器裝備搞好,雖然不如開國初期的三十多萬騎兵多,不過只是比肩開國初期時同等數量下的戰力還是可以的。
不過鐵木真的蒙古職業騎兵也有十幾萬了,逼急了拉出四十萬控弦之士也有可能。
中原地區有七十九個猛安,不過這些猛安已經承平日久,能抽調出兩萬騎兵已經算對得起大金的栽培之恩了。
還是得對中原地區的猛安改造,搞不了全騎兵,可以學清八旗,搞重騎兵,騎馬步兵,重步兵那一套,到時選拔訓練十多萬猛安,跟遼東猛安加起了就有二十多萬精銳女真主力,再配上漢軍跟投靠金國的草原部落軍,也給鐵木真來一出金章宗北伐成吉思汗。”
完顏璟在安頓好軍營後,就直接回府了,昨天一天都在軍營沒回府上。
完顏璟回到府上,徑直到書房拿起筆就寫,寫完後就叫來李志博對他道“你把這三份公函給吏部,兵部,樞密院送去,這份札子給中書省。”
“喳”李志博應道。
完顏璟叫來骨刺錄帶著王府護衛來到城東的軍器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