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就都解決了,也沒有人敢去翻案,因為在金國打擊海陵餘孽那是政治正確。

完顏璟從未想過指望漢族和契丹來平衡女真勢力。

那麼做的下場只會是另一個海陵而已。

金國皇帝從太祖開始到完顏雍期間除海陵外,所有的皇帝平衡女真自己勢力時,都是用自己內部人來平衡。

就是用其他宗室或其他女真貴族來平衡掌權或勢力大的女真宗室。

像太宗時期,西路軍完顏宗翰戰功第一,權力最大,朝廷卻對其治理不住。

太宗當時並沒有用外族來制衡西路軍,而是用東路軍完顏宗望等一大批東路軍出身的宗室貴族來制衡西路軍。

說白了就是一場雙方自己內部的爭鬥。

雙方各自爭權奪利的時候,因為都是自己人,雙方都沒有用其他過激的手段。

像西路軍一方面,一直都是以太祖一遺詔來扣字眼,以保證西路軍的合法地位。

甚至雙方爭鬥最激烈的時候,西路軍被朝廷以及東路軍壓制的時候,西路軍也沒有說造反獨立什麼的。

而是由完顏宗翰跑到太祖墳前去哭陵了,從而解決掉了朝廷與東路軍的手段。

但不過金朝也從此分裂成了東朝與西朝兩個朝廷。

太宗支援東路軍完顏宗望等人與西路軍打擂臺。

等完顏宗翰死後,朝廷藉此機會徹底將西路軍收回了朝廷治下。

用東路軍出身的宗室去統領西路軍。

因為都是自己人的緣故,西路軍也沒有反抗。這也為後來分裂成南、北、西三路軍奠定了基礎。

像現在遼東地區的北路軍就是由西路軍跟東路軍大集團軍抽調的兵力所組成。

而東路軍變成了南路軍。

西路軍雖然還叫西路軍,但經過朝廷的一番抽兵之後,已經沒有了完顏宗翰時期的西路軍強大了。

朝廷也可以管理全國了,這就用是自己的內部人來的制衡奪權的好處。

如果當時太宗沒用女真宗室貴族來制衡西路軍,而是用漢族或契丹來制衡西路軍。

那麼西路軍肯定不會乖乖就範,西路軍的手段絕對不會是摳字眼或哭陵之類的打嘴仗了。

那是會成為一場驅逐外族的內戰。

用外族來制衡西路軍,或統領西路軍,那西路軍百分之百肯定會造反。

內部自己人爭鬥,雙方都還有臺階下,因此雙方的鬥爭範圍也在規則之內。

但如果超出規則用外族來制衡,那另一方肯定也會用超出規則之外的手段來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