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御史或用督察院?

也不行,畢竟這些監察機構的官員也屬於文官體系。

平常用文官組成一些監察小組去監察地方還可以。

但是一旦文官監察組織在地方常態化。呆的時間長了,這些地方監察體系也會跟地方政府合流。

因為這些監察體系的官員的升遷呼叫,也是在地方外朝文官體系裡面。

既然監察體系的人事任命,也在外朝地方文官體系裡面。

那就不會做到準確的監察地方。

那把這些監察官員從文官體系裡面調出來,只在監察體系裡面升遷呼叫可不可以。

當然可以!

但是在古代,任何一個文人打科舉考試開始,他的目標就是主政地方或入主朝廷主政中央。

一旦將這些人從文官體系調出,編排到監察體系裡面。

這些人以後的升遷路線就都在監察體系裡面了。

而不能做主政官了,如縣令、如刺史、府尹、六部官員、或入職中書省或東閣。

那麼這些監察體系的官員就會沒了動力。

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幹得再好再厲害也只能做佐貳官。

會被排除在主流之外,會成為別人眼中的貳官。

他們就會喪失信念,喪失動力。

只會一天混日子,能混一天是一天。

整個監察體系就會淪為一個養老的體系。

那麼這兩者除外,還有誰可以替皇帝監察地方。

只有太監群體。

因為他們本來的升遷調任就在這個內侍體系裡面,並不會出現因為被別人的排斥就沒有了動力的現象。

所以完顏璟的對內思路是,把八旗作為憲兵來使用。

將太監分配到地方,作為黨支部來使用。

就像蘇聯一樣,蘇聯為什麼組織力強,政策執行力強。

那就是因為蘇聯有黨支部,或政委那一套體系來監察地方。

蘇聯為什麼到後來不行了,那是因為黨員叛變了。

而太監除非外國打過來,否則的話他們只能依靠皇帝。

並不會去投靠文官或者是武將。

完顏璟想明白這些後,一刻也停不下來,直接將李志博叫到跟前。

對其道:“自朕登基以來,讓蘇珍昌掌管粘竿處,讓骨刺錄掌管御前侍衛。

只有你一人,雖然為司禮監提督。

但一天只能替朕搬運札子、奏摺之類的,跟其他二人無法比,心裡有沒有怨恨朕。”

李志博聽到完顏璟如此之話,嚇得直接跪倒。

表忠心道:“奴才對聖主的忠心是日月可鑑。

奴才能陪伴陛下左右,已是天大的恩賜。

怎敢心中有怨言,望陛下明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