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界壕(第2/3頁)
章節報錯
說完接過酒水後一飲而盡。
“保重!”
“來年再見!”
完顏琮轉過身後對一旁的傳令兵道:“傳令全軍開拔。”
傳令兵領命後騎馬從隊伍最前端,沿著隊形一路往後,邊跑邊高喊道:“傳鄆王令,全軍開拔。”
“傳鄆王令,全軍開拔!”
……
在完顏琮領隊走後,完顏珣幾兄弟在看不到隊伍的後尾之後,這才調撥馬頭各自回城。
此時的完顏璟正在仁政殿東閣內與幾位東閣大臣,東閣行走,商議東閣所轄之事。
有東閣大臣,吏部尚書孛術魯阿魯罕、兵部尚書完顏讓、禮部尚書移刺履、領侍衛內大臣完顏永濟。
東閣行走有,工部侍郎完顏衷、刑部侍郎張萬公、樞密副使兼御史大夫唐括貢、翰林待制趙可、大理正移剌彥拱、武衛軍副都指揮使烏林答謀甲、左諫議大夫徒單鎰。
下面還有一些東閣筆貼書辦,舍人之類的,就不一一細表。
完顏璟環顧眾臣道:“此次閣議,豐王出城去送鄆王,夾谷清臣來京還要些時日,暫且還缺二人。
不過不要緊,現在就可安排事項了,等二人來後,再知會一聲就可。
今日朕想對眾卿所說的是,以後但凡上京、西京、北京、漠北、漠南、東北等地所上之奏摺,無朕令任何人不得啟閱。
朕下發地方詔令無特許,任何人也不得檢視。
地方所奏事務,由朕轉交卿等商議處理。
此為永制任何人不得更改。
現在商議第一件事,那就是對於漠北之事,朝廷應該如何解決。
商議完後,便作為朝廷對漠北的大政思路,以後朝廷有關漠北所有事項均按此次商議章程來辦。”
在完顏璟說完後,兵部尚書東閣大臣完顏讓出言道:“啟稟陛下,臣根據上次陛下所說之思路,臣倒是想了幾個有關兵事的策略,
從軍事上來說,朝廷對於漠北控制不強,在於漠北地大,且部落眾多,各部畏威而不畏德,朝廷兵馬打擊不到漠北,漠北各部便輕視朝廷。
在臣看來不管是對漠北用兵,還是統治,都在於朝廷兵馬的機動力,與戰線長短一事上。
像之前梁王殿下,在漠北廣建界壕,屯兵草原。
朝廷兵馬可依據界壕直接從漠南,或漠北東部出兵草原地區,大大節省了時間,並且縮短的戰線。
可現在靠近漠北地區的界壕,久壞失修,這些年以來駐兵持續減少。
於朝廷來說對於漠北的控制在一步步銳減。
故臣的意思是,重建靠近漠北地區的界壕,加大駐軍。才可加強朝廷對於漠北地區的控制。”
完顏璟聽到完顏讓所說之策,認同的點了點頭。
其實完顏讓所說的梁王就是完顏宗弼,別稱金兀朮。
而界壕就是完顏宗弼當年攻打完蒙兀國之後所建的,集防禦屯、糧、駐兵的的兵站,或者稱之為兵線,也叫界壕。
當年金宋“紹興和議”之後,金國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攻打成吉思汗的祖宗,也就是蒙古人的祖宗,蒙兀國。
於是金朝便派遣完顏宗弼,率領十萬大軍出兵草原。
而當時完顏宗弼犯了一個跟朱棣一樣的錯誤,那就是所率之兵馬不全是騎兵,是步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