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二稅戶(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大定二十九年三月,夏國遣群牧司使野辭抹哥為弔喪使臣出使金國。
野辭抹哥到達金中都後,正好趕上金國大行皇帝移宮下葬,野辭抹哥在禮部官員的陪同下祭拜金國大行皇帝后,就在禮賓館等得金國皇帝的召見。
完顏璟這天起了個大早,在朝廷百官與中都武衛軍、御前侍衛、大內侍衛、四旗親兵的護衛下親自迎大行皇帝梓宮趕往興陵(今北京房山一帶)下葬。
一路送喪的文武百官,宗室命婦,諸護衛兵士等隊伍人數高達一萬多人,壯觀肅穆,延綿數里。
在大行皇帝入土為安後,又奔赴太廟祔大行皇帝完顏雍廟號為“世宗”,諡為“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
回宮後朝於隆慶宮,正式頒佈詔書,以大行皇帝為“世宗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之尊號告知於天下。
完顏璟完成一整套繁華龐大的禮儀程式後,在女官的幫助下改換大朝服為常服。接著又在仁政殿接見了幾位宰相跟各部尚書。
在眾臣行完禮後,平章政事完顏襄躬身出班道:“啟稟陛下,臣完顏襄有奏。”
完顏璟也未多想,同意道:“准奏。”
完顏襄聽到皇帝同意後,出聲道:“臣前些時日檢視朝廷稅戶錄籍,發現有一個大大的不妥之處。
各寺院下屬稅戶以多出朝廷規定,並且各寺院稅戶既要給朝廷交稅,又給所屬寺院交稅,以是不堪重負,二稅戶民多有破家買兒之舉,且各寺院養奴之風甚行。朝廷對佛家之仁政以成惡政。
臣在此建議放寺院二稅戶為民,方顯陛下之仁慈愛民之心。”
完顏襄剛說完,立刻就有大臣出來反對,不同意放二稅戶為民。
其實完顏襄口中的寺院二稅戶也不是金國所創,在遼時就已經有了。
一開始的二稅戶是遼國的軍州官員貴族所屬。
遼朝廷賞賜一些民戶給下面的貴族官員,讓這些民戶給官員朝廷兩者都交稅,也就是說這些民戶除了要給朝廷交稅之外,還要給所屬的官員貴族交稅,所以被稱之為二稅戶。
對二稅戶的百姓而言,一次要交兩次稅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而且遼國上至朝廷下至契丹貴族都多信佛法,所以就將很多的民戶送給了寺院,讓這些民戶除了給朝廷交稅外還要對寺院交第二次稅,這就是寺院二稅戶。
這些二稅戶屬於賤籍地位低下。
直到金國滅遼之後才取消了官員貴族的二稅戶,不過因為女真人也跟契丹一樣多信佛法,所以寺院二稅戶得以保留下來,一直延續至今。
其實完顏襄所說的二稅戶放民一事,之前在世宗皇帝完顏雍之時已經大規模放還過一次。
不過因為女真多信佛的緣故,效果不大,沒過一段時間又舊態頻發。
完顏璟看著下面的大臣反對完顏襄提倡的二稅戶放民一事,並不感覺到奇怪。
因為女真多信佛的緣故,他們這次反駁放民之事,還真不是因為利益所致,完全是因為信仰所致,從他們能將自家的財產送給寺院就能看出他們是真信徒,不是假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