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有了資料,剩下的就是花銷,若是花銷比收入還多,那這可就不是好事。

寶釵聞言回道:“首先是主子的月例銀子,平均每人每月二十兩銀子,加上尤大奶奶、蓉哥兒媳婦、蘊哥兒和林丫頭,攏共也就是四人,一年也就是九百六十兩銀子。

奴才下人的工錢,平均每月一千五百錢,按照兩百人算,一年就是三千六百兩銀子。

主子的吃穿用度平均每人每月三十兩,這一年是一千四百四十兩。

下人的吃穿用度平均每人每月一千錢,一年是兩千四百兩銀子。

迎來送往每年一萬兩銀子左右,各種折舊維修一年六千兩銀子。

統共算下來,一年大概是兩萬四千四百兩銀子。”

黛玉聽寶釵將自個也算了進去,沒好氣地白了寶釵一眼,不過也並未多言。

而寶釵領東府賬目的事情也就半個來月,不曾想竟能對東府賬目如數家珍,看來寶釵沒少下功夫啊!!!

按照寶釵所說,府裡的收益遠遠大於府裡的花銷,這可是極大的好事。

不要以為這兩萬多兩覺得很少,若是換成現在的人民幣算,這是千萬級別的花費。

原著中賈家兩府常年虧損,主要就是在於兩府人多和花銷奢靡。

拿西府來說,大房二房未曾分家,其內稱為主子的人數不少,不光如此,西府服侍的丫鬟僕人有五百之數,這也是一筆大頭,照寶釵的說法,西府一年的花銷起碼在五六萬兩以上。

而對於收益,賈家寧府為長,故而東府的莊子比西府多上不少,西府未曾分利於族人,仍舊是請莊頭看管,對於西府那些個敲骨吸髓的奴才,賈蘊心裡有數,估摸著西府一年的進賬連賈蘊的一半都到不了,這連年虧損,難怪西府日後要變賣家產維持西府的臉面。

至於東府,除卻賈蘊的改革措施以外,其府內那些亂七八糟的人一併打發了出去,所以賈蘊的東府主子少、丫鬟僕人也少,自然就能省一大筆銀子了。

而且賈蘊並未搞什麼奢侈的東西,無外乎就是去姑蘇將十二女官買了回來,也花不了多少錢,他可沒學那些個紈絝之地作豪擲千金的行為。

點了點頭,賈蘊說道:“大過年的,那些送過來的瓜果蔬菜和肉類,多的發一些給府裡的下人,月例多發兩個月,也讓他們過個好年,此事就勞煩兩位姑姑花些心思。”

讓寶釵與黛玉惠利與府內僕人,這也是讓她們施恩,對她們是有好處的事情。

黛玉聞言看了一眼寶釵,吃味道:“這事我可管不著,讓寶丫頭去辦,正巧我也歇歇。”

寶釵白了黛玉一眼,沒好氣地說道:“蘊哥兒是讓咱們幫襯著,你倒好,偷起懶來。”

黛玉“哼”了一聲,顯然對於寶釵說她偷懶不滿。

賈蘊倒也沒說什麼,其實他知道黛玉心中並不想管這些俗物,她是一個脫離於物質生活,身處於精神世界中的人,最大的愛好便是念詩,賈蘊先前讓黛玉管內宅事,一則是賈蘊沒工夫理會,二則是承認黛玉的身份,畢竟可從來沒聽說過當家奶奶不管內宅事的,這般下來,旁人也會說嘴,這黛玉心思敏感的,可能你是為她好,說不得心裡便是膩歪起來。

從近段時間黛玉管家來說,到底是大家閨秀,管家能力不俗。

沉吟一聲,賈蘊開口道:“我素來曉得林姑姑不愛此道,而且林姑姑身子弱,不宜勞神、不宜勞累,這樣吧,林姑姑若是得閒,便抽空替侄兒算一算,若是不得閒,那也就不用操心,正巧寶姑姑來了,就辛苦寶姑姑一些。”

寶釵聞言提著本賬冊,沒好氣地抱怨道:“你心疼林丫頭,反倒指使起我來,當真是沒道理的事兒。”

黛玉原本就不想管這事,賈蘊也說了,她想管便管,這就讓黛玉心裡緩了許多,而且寶釵說的也不錯,賈蘊此舉有心疼她的舉動,心裡也就不會多想。

只見黛玉近前拉著寶釵撒嬌道:“好姐姐,能者多勞嗎!!!”

寶釵聞言笑著搖了搖頭,無奈道:“你這林丫頭的嘴哦,倒跟抹了蜜似的......”

賈蘊看著不分伯仲的女兒,心中也是得意,誰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PS:關於府內賬務的設定可能有誤差,大家有什麼意見可以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