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家祠堂處,門前的鵝卵石子甬道上,擺放著三把楠木交椅。

祠堂之處只論輩分,不論其他,除了賈代儒和賈代修兩位賈氏代字輩的長輩各坐一把外,正中那把,正是賈蘊的座位。

因賈蘊是族長,故而居於首位,這便是規矩。

三人面前,密密麻麻的站著百餘名賈家在京八房的男丁。

畢竟族長之命,而且不到者盡皆除籍,故而京中八房子弟皆然到齊,便是稚童的賈蘭亦是如此。

許是賈蘊強令,這聚集的百餘人之中有不少人心生抱怨,不耐煩者甚多,其中便是已寧府近支為首。

“甚麼事啊,非年非節的叫我們來,連個座兒也不給!”

“就是,就是,真當他自己是爺了……”

“得了那麼大的好處,連頓宴席都不請,更別說發點銀錢了……”

“銀錢?你在想屁吃!就他那般德行,還不如薔哥兒承爵呢,好歹也能惠及族人。”

賈蘊面色淡然,也不理會那些嚼舌根的貨色,看著眼前百餘名族人,開口道:“我自承爵成了賈家族長以來,一直忙於為老爺守孝,故而沒和族人見面……”

“族長大人,有什麼就直接說,拐彎抹角的,咱們可比不上族長家大業大,還得尋活計呢。”

“就是就是,族長大人有什麼就快說了吧,可別耽誤大家的事。”

賈蘊話還沒說完呢,頓時就有人出言打斷,言語之間還盡是嘲諷。

定睛一看,原來是賈菖、賈菱,這兩人的地位也不低,是各自房內的長孫。

賈蘊冷眼瞥了他們一眼,開口道:“來人,拖出去,杖二十。”

此言一出,賈菖、賈菱兩人面色一驚,可還不等他們說話,賈蘊身旁的賈代儒便開口勸道:“族長,我不是替他們說話,只是,即便要打,總要有個罪名罷?”

似賈蘊這般的族長,話都沒說兩句便要懲處族人,著實是戾性過重。

賈蘊冷淡回道道:“儒太爺,賈菖、賈菱兩人在祠堂重地喧譁,置疑族長威嚴,小子還不能懲治?”

賈代儒聞言頓時沉默起來,族長威嚴,這在古代是十分重視,便是輩份如他,還不是得敬稱族長...

霎時間,護院們走了進來便朝著賈菖、賈菱走去,他們兩個頓時驚慌起來,他們自認為是賈薔同族兄弟,年紀又都比賈薔大,即便撒潑抱怨幾句,那也不會把他們如何,誰承想........

賈菖、賈菱倒黴,其他人也不敢多說什麼,畢竟眼前的族長正在立威,可沒哪個傻到自己出頭,只不過心裡不服氣罷了。

賈蘊也不理會,繼續說道:“今日召集諸位前來並未禍事,而是大大的好事,本族長曉得,咱們賈族子弟眾多,可族中大部分族親,過的其實並不算好,也沒甚麼正經差事生計,全指著兩府活著,都是賈家人,我也瞧不下去,故而本族長決議,寧府所有祭田果園門鋪皆分發給諸位日子艱難之人,每年年底的收入歸你們自己,其他的便上交國公府。”

眾人聞言皆是眼神火熱,先前的不愉快都拋諸腦後,更是有族人忍不住開口道:“族長此言當真?”

賈蘊看了一眼開口的族人,見他衣衫襤褸,便曉得這是個過苦日子的族人。

“本族長一言九鼎,說出去的話自然為真。”

聽到賈蘊的話,眾人仍是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畢竟以往這些都是寧府的財產。

然而不等這些人高興,賈蘊繼續說道:“日後諸位都能得份利處,寧府也不會再另行養著諸位,而且下發的果園祭田門鋪,每年年底我都會派人去考評,若是做的差了,別怪本族長不念宗族之情,賈家不養連這等收錢的活計都辦不好的廢物。.

當然,只要你有一份上進的心,只要你肯付出努力,過上體面的日子不在話下。”

眾人聞言倒不覺有他,國公府說是每年都會給他們一些救濟,可實際上根本得不到什麼東西,而若像賈蘊所說,這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即就有人表示道:“族長放心,吾等若是連這點事也做不好,那豈不是辜負了族長好意,若是做不好,不消族長考評,便是吾等也沒臉皮見人。”

賈蘊聞言點了點頭,他這般做看似做了慈善,其實不然,那些祭田果園門鋪本就要人手,拿出來籠絡族人之心倒是好事,而且賈蘊也不是僱傭他們,而是類似合作的方式,或者說是股份制,只要收入越好,兩方都能得到更大的利處,而且因為與自己息息相關,幹起活來也會賣力,估摸著寧府每年的收入會比以往更好,一舉兩得之事。

賈代儒賈代修兩個輩份大的人見賈蘊作為族長能惠及宗親,神色也逐漸滿意起來,也不再反駁賈蘊,而且他們的子孫後代當中,也能去分一杯羹,何樂而不為呢!

見眾人滿意,賈蘊繼續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事先說明,爾等平日裡如何胡鬧,本族長不予理會,可若是欺男霸女,犯了律法,哼.....

別以為本族長不知道,族中有不少人打著國公府的旗號,行一些插手訴訟,給涉黑幫派、賭坊、青樓當靠山,放印子錢等下作勾當,以往我不是族長,懲治不了你們,可日後,若是被本族長髮現,休怪本族長鐵面無情。”

賈蘊神情肅穆,顯然不是頑笑之言,眾人一瞬間便沉默下來。

賈赦嘴角一抽,剛剛賈蘊訓話之時,眼光可是在看他,這小畜生,得了意便哪個也不放在眼裡,真是窩心.....

倒是賈政沉默不語,透過王夫人,他也曉得二房裡的一些齷齪,自然沒底氣反駁賈蘊。

沉寂之時,先前賈蘊施恩措施的效果來了,當即就有族人出列應道:“族長乃是一家之主,按祖宗家法治家,自是應當。”

緊接著,眾人也回過神來,應聲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