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錢莊銀票只是一個名稱。

實際上它就是紙幣。

明代的貨幣體系,大致是兩、錢、分和文,一兩就是一千文。

即1兩=10錢=100分=1000文。

崇禎九年,各地物價飛漲,一石米,就要三兩銀子。

而幾年之前,還是一兩銀子。

如果,按一石米一兩銀子計算,一斤米相當於八文錢。

普通人做工一天,可得一二十文不等,物價也不算低了。

趙陽準備將偏嶺軍的軍餉定在一天一錢。

同時還有不少額外補助。

算下來,一名士兵一天大致可得兩錢,那麼一年到手七十二兩多,已經很多了。

要知道遼東士卒也就二十來兩。

其他地方軍餉還只有十五六兩。

況且,士卒的軍餉還會被剋扣,被欠響,根本拿不到那麼多。

所以偏嶺軍的待遇很不錯。

另外,趙陽同樣將偏嶺城的工資水平定在一錢。

但要分為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

至於沒有勞動能力,像老弱病殘等,每日會發放二十文錢。

每季度還會發放若干銀票。

讓其購買衣物等一些其他用品。

這些事情經過團隊討論。

最終全部確定下來。

趙陽就將銀票傳到了山陰縣,再從副門出去,前往店鋪所在地。

他一邊走,一邊打量。

趙陽隨身帶著不少銀票。

經過現代特殊定製,銀票就是明代樣式,跟范家相差不大,但很容易進行區別。

那紙張材質,那色彩。

在明代,都是一種藝術品,根本無法仿製。

趙陽很有信心,商人會願意兌換。

就算遲疑,他也會使用商業手段,將銀票推廣開來。

而且,銀票不僅利於商人攜帶。

還會方便普通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