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流民如此狀況,趙陽認為不能再等,要儘快引到偏嶺堡。

可問題出來了。

現場流民稍微有些多,估計有一千五六百人。

處理不好,容易造成混亂。

而流民又比較虛弱,情況就會更加不妙。

趙陽覺得需要謹慎對待。

山晝沒想那麼多。

“操守,先給流民發些吃食,再告知偏嶺堡施粥,他們應該都會過去。”

趙陽還沒說話。

秀才直接開口阻止。

“老爺,山晝,此事萬不可魯莽。”

看到秀才如此反應,趙陽沒有急著發表意見。

“秀才,那你是何想法?”

秀才隨即答道:“老爺,切不可輕易分發吃食,流民太多。

而我等,加上宋把總所部,也就六十來人……”

秀才認為流民餓極了,情緒不穩定。

如果拿出吃食,很有可能引發搶奪,出現騷亂。

宋把總那點人根本控制不住局面。

這個觀點,跟趙陽一致:“秀才,那你認為如何處理,才是萬全之策?”

秀才早有腹案。

“老爺,可讓山陰縣守軍協助。”

山晝有些疑惑:“可守軍緊閉城門,還射殺流民……”

話雖沒說完,但秀才懂他的意思。

馬上進行解釋。

“山陰縣的情況比較複雜……”

此地是重要的商路節點,各種勢力就紛紛佈局,以至於城內盤根錯節。

按照明代制度,一縣官吏有主官、佐貳官、屬官和教職等。

山陰縣主官,知縣一人,正七品。

而佐貳官是兩位,縣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

屬官一位,即典史,品級未入流。

除了知縣是科舉出身,其他官員成分比較複雜。

背後都有勢力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