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民就是想透過這種方式來感謝他。

這種樸素的情感表達,顯得非常真誠,周山同樣也不例外。

他還很有眼力見。

看見趙陽抱起棗兒,周山趕緊過去扶了一把。

趙陽沒有拒絕他的好意。

“周山,韃子是不是還有其他騎兵,待在附近?”

周山回答道:“爺,確實是有不少,好像有五百餘騎兵,一起過來了。”

聽到這個數量。

趙陽頓了一下腳步,皺起眉頭。

“你確定一起來了五百餘騎?”

周山回憶著說道:“爺,小的被抓的時候,他們沒有避著小的,說了不少話。

小的都聽見了,說一起來了五百騎兵。

但現在那些騎兵不在這裡。”

不在這裡……趙陽追問道:“哦?那騎兵去哪裡了?”

周山回答道:“去山陰和應州那一帶劫掠去了。”

他應該是明白趙陽想了解什麼事情。

隨後,周山補充了一句。

“爺,那些騎兵一時半會回不來,我們可以到偏嶺墩避避,沒事了。”

暫時沒有安全顧慮。

趙陽就好奇起來。

既然是明軍屯田的地方,那應該算得上是腹地。

周圍的明軍數量不會少。

他問了出來:“那些韃子騎兵,就不怕碰到大批明軍,將他們包圍嗎?”

這個時候,周山的表情有些凝重。

“爺,韃子騎兵來了,我們都是躲到墩臺,躲到軍堡。

然後放炮,點狼煙,傳遞敵襲情報。

一般都是藉助堅堡,與韃子周旋……”

周山說邊軍很畏懼與對方野戰。

這五百騎兵不是小數,而且非常機動,需要的邊軍數量不少。

他們還要步步為營,勝算不大。

對方正是看到這一點。

搶一把就走,很有恃無恐。

對這些事情,趙陽興趣起來,就一邊走,一邊詢問周山。

此時,秀娘拖著傷腿,慢慢地,靠近了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