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雷郡攻打南郡的時候,如果不想讓大山郡更快的得到訊息,雷生大可以將葛迎殺死,那樣風雷城這個盯著雷郡的眼睛就會變瞎。

但是這樣一來的後果就意味著直接和大山郡開戰,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

不動風雷城就留給了大山郡一道選擇題。

雷郡攻打簡和城的時候,葛迎並沒在第一時間知道,養尊處優慣了哪會有那麼多的心思去關心這個。

這還是大山郡都城那邊見大山野去參加將軍排位大會後,遲遲不見回來,知道些內幕的大山郡第一機甲戰士倭兵,聯絡上了風雷城這邊的軍營,讓他們關注一下雷郡那邊的動靜。

軍營這邊聯絡上了葛迎,讓他派探子關注一下雷郡的邊防情況,結果探子發現雷郡大軍已經攻破了簡和城。

嚇的那探子顧不得奔波勞累急忙返回報告。

得了訊息的葛迎也是吃了一驚,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雷郡是不是瘋了。

葛迎又趕緊將訊息通報給了軍營。

軍營那邊又上報給了倭兵。

得到訊息的倭兵那真是如遭雷轟,他心知肚明大山野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但是他還必須得把訊息隱瞞住,可是這大山郡不是他的,他可以瞞的了一時瞞不了一世,總瞞著也不是辦法。

在深思熟慮了一番後,他找到了大山野的長子大山原,並將實情吐露出來。

按照鄂斯星球現在的人們的壽命來說,大山野就算再當三十年的將軍再傳位都來的及,所以大山原完全沒有做好接替將軍的準備。

何況還是一個沒有鎧甲的將軍。

大山原完全六神無主的詢問著倭兵他該怎麼辦。

能怎麼辦,只能是召集那些有能力又得大山野信任的大臣們前來議事了。

結果這些大臣們聽說大山野可能被雷淵殺死了立馬不淡定了。

有的人主張趕緊聯絡央郡,請求央權來主持大局。

有的人說現在雷郡只攻打了南郡,那就說明大山郡這邊還有緩和的餘地,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趕緊派使臣去雷郡議和,如果有必要的話就拿風雷城當議和的條件,反正風雷城以前也是雷郡的。

當然,另一類人就是主戰派了,他們主張趁雷郡攻打南郡之際,應立刻出兵增援南郡,和南郡一起聯手對抗雷郡。

但是議和派不同意呀,說這是玩火*,現在南郡和大山郡都沒有將軍做陣,如果大山郡主動出擊的話,那麼就是給雷郡出兵的理由,到時候大山郡不佔理,一旦出師不利想要尋求其他將軍的幫助都沒辦法找到正當理由。

主戰派則不然,他們覺得雷郡現在既然只攻打南郡,那就是沒有實力分兵來打大山郡。

如果不趁這個時候出兵與南郡一起打雷郡,等雷郡拿下了南郡,整合了南郡的資源,只怕到時候大山郡就更不是將強兵壯的雷郡得對手了。

議和派則不然,他們覺得雷郡派兵首先攻打南郡那是因為南郡本就是雷郡一手扶植起來的,可南郡卻背叛了雷郡,所以雷郡才不得不出兵清理門戶。

而大山郡的情況不同,跟雷郡沒什麼感情瓜葛,何況雷淵宅心仁厚,這個時候更是去議和的好時機,只要主動去議和了,憑雷淵的性格一定不會出兵大山郡的。

那些親央郡的趕緊提議還是派人去通知央權吧,讓他來主持公道才是上策。

三方就為這事爭執不休起來。

誰說的都有幾分道理。

那大山原完全沒了主意,最終還是倭兵拍板制定了最終計劃。

首先央權那邊是絕不能放棄求助的,誰讓央權和他們結了盟呢,盟友有難自然要去尋找實力強大的人求助,所以派人去央郡尋求央權的幫助這一點任何人都沒有異議。

然後倭兵決定,除風雷城外,其他地方都要向圍繞著都城的這幾個城市增派兵力,先加強自身的防禦,反正雷郡一時半會兒也不可能拿下南郡,大山郡這邊還能等等看央郡那邊是什麼意思。

不過倭兵也知道,求人不如求己,雖然大山郡沒有了神境期的將軍壓陣,但只要把兵力集中起來,大山郡也不可能輕易就被雷郡拿下。

不過倭兵也不想讓雷郡毫無後顧之憂的去攻打南郡,總要給他們製造點麻煩才行。

於是倭兵就打起了風雷城的主意。

因為風雷城情況特殊,經濟比較獨立,可以說有一定的自治權,城主如同虛設,並沒有完全掌握城中的一切。

所以倭兵就有了放棄風雷城的打算,他假意讓葛迎去說動光家,企圖讓光家跟葛迎聯手出兵擾襲雷郡的閃光城,甚至騙葛迎說大軍讓他們打前鋒,大山郡大軍隨後就到。

倭兵沒指望著風雷城能有什麼作為,起碼能牽制住雷郡一部分兵力,哪怕風雷城敗了,雷郡以此為藉口要攻打大山郡了,那麼大山郡這邊也有話要說。

他們完全可以把這件事推卸乾淨,說根本就不知道這件事,風雷城有自治權,攻打雷郡也是風雷城自己做出的決定,你要是追究責任,好吧風雷城我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