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臉漢子聽後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哎,多事之秋啊!也不知道我大寧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太平!這一天天的,最後苦的還不是咱老百姓啊!”

黑臉漢子笑了笑,說道:“別急,山雨欲來兮風滿樓,看吧,好戲就要登場了!”

把李景明帶回皇宮的第二天,老皇帝李成武就當著群臣的面宣佈了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太子李承嗣乃燕王后裔,與朕同為皇室血親,系朕養在民間的太子。如今太子年歲日長,學業有成。故朕將其接回宮中,學習政務,以備來日承繼大統之資。望眾卿盡心竭力,輔佐教導太子。倘真如此,朕心慰矣。”

然而聖旨宣告的當天,朝堂就亂作了一團。

有人說太子之事事關國體,不可不慎重。燕王后裔流落民間已久,又怎能確定其是真的燕王后裔。

李成武聽後,便讓人把老管家留下的燕王一家的家譜還有燕王留下的玉佩與印信拿給眾人看,如此眾人才相信李承嗣確係燕王后裔。

當然,這些只不過是拿來反對李承嗣當太子的藉口罷了。

畢竟朝堂上那麼多擁立漢王的人,他們本以為已經搭上了漢王的船,如今又突然冒出來一個新太子。

因此他們現在真的是一頭霧水,搞不清究竟該怎麼辦?

棄了漢王擁立新太子?且不說新太子將來能不能坐穩這個位置,萬一現在棄了漢王,到時候新太子這邊又鬥不過漢王,到時候做了賠本買賣不說,還得罪了漢王,萬一今後漢王真的奪走了帝位,來個秋後算賬,他們豈不是連腦袋都要賠進去?

自古以來,皇位的交替都不太平。

這種事情就是這樣,押對了飛黃騰達,押錯了人頭落地。

看來這朝堂上,註定要颳起一陣血雨腥風。

據說擁立漢王的那一撥人,是以禮部尚書程德新為首。

此人在當年丁黨與李成武的鬥爭中,就曾擁立過丁妙真。

後來程德新見情況不妙,早早的就投奔了李成武,李成武看在他老丈人的面子上,也就沒有跟他再計較。

而程德新從那以後,也是戰戰兢兢,低調處事,所以一直以來在朝堂上也順風順水,沒有什麼大的災禍。

可誰又能想到,這個平日裡老實本分的人,竟然偷偷的跟漢王勾搭上了,而且這一次還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太子的。

眾人見程德新如此膽大,愈發覺得漢王那邊勝券在握。

朝堂上一時間輿論譁然,頗有違抗老皇帝,不願意承認新太子的意思在。

當然,他們也不敢明目張膽的跟太子作對,畢竟老皇帝還在那,這個出頭鳥還是沒人敢當。

但在背後偷偷摸摸的做些手腳,給太子使點絆子,讓太子沒法順順當當的把事情做成,他們還是知道該怎麼辦的。

李成武當然也知道這些人的德行,也早料到太子回宮後定然會掀起軒然大波。

但饒是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還是沒能料到事情的發展竟然能惡劣到如此地步。

他還是太低估漢王在朝廷中的勢力了。

一直以來,他以為漢王遠處遼東,也就在遼東勢力龐大,但沒讓他想到的是,朝廷中竟然已經有這麼多人跟漢王勾結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