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傳 騎青牛的少年(第1/2頁)
章節報錯
“嫂子,我要出趟遠門,這牛託您和王大哥照看一段時日。”
天剛亮,劉引娣剛奶完孩子,準備到廚房去給她家漢子做早飯。誰知剛出房門,便見隔壁張家的少年在院外站著,手裡牽著他那頭青牛。
“你要出遠門?去哪兒?”劉引娣關心地問。
他義父過世三個月,少年這段時日很消沉,眼窩都陷進去了。
少年沒有回答,而是回頭看了看他的牛,輕聲道:“這牛能下田,您和大哥儘可用它,只是……別殺它取肉。”
說完,他便將牽牛的繩子掛在院子門口的柴扉上,恭恭敬敬地一拜,轉身走了。
少年腳步沉穩,慢慢消失在飄著晨霧的小路盡頭。
劉引娣見他背上揹著一根長長的棍子,用青布包著,似是一把劍。
那一瞬間,她看著少年的背影,心想:這一天總算來了,他大概不會再回來了吧。
***
劉引娣是兩年前嫁到張家村來的。這村裡張是大姓,外姓都得夾著尾巴做人。
嫁過來的第一天,她家漢子就跟她說,尤其要留心住在他家隔壁的張順樵。老爺子是個年過花甲的鰥夫,帶著一個義子。他那義子是山上撿回來的,天煞孤星的命,家人全被他剋死了,扔到山上,狼都不吃他。
那少年是個孤僻性子。每天天剛矇矇亮,劉引娣便見他牽著家中的青牛到山上去放,直到牛羊歸圈的時分,他才牽著牛從山裡回來。
少年日日從她門前經過,路過時見到她,便停下來行個禮,然後又執起牛繩繼續走。
村裡同齡的後生都不同他玩鬧。那後生也不愛搭理別人。他模樣生得好,村裡有膽子大的小姑娘心悅他,故意在路上堵他的路想同他說幾句話,他總是不言不語,牽著牛繞開走。
他那義父也是個不愛說話的,臉上爬滿了皺紋,還有一條很長的疤,直從額頭伸到下巴。劉引娣聽她家漢子說,張順樵年輕時落過草,在道上是有名有姓的人物,人稱“黑三刀”。有一次劫道,他劫了個漂亮女子回去做夫人,女子給他生了個大胖小子。沒好兩年,有一次女子趁他喝醉,半夜抱著兒子偷偷跑了,沒成想率下山崖,母子殞命。後來,張順樵就回到張家村做了獵戶。
劉引娣問,這樣的江洋大盜,村裡怎能容下?就沒人去官府告發他?
她那漢子道,張順樵是村子裡的鎮村神。有幾年光景不好,到處鬧山賊,附近的十幾個村子都被劫遍了。山賊燒房子、搶糧食、搶女子,所到之處無惡不作,唯獨不敢來張家村。每次鬧山賊,張順樵老爺子拿著他那短刀,坐到村口的大樹下喝酒吃肉,山賊保管躲得遠遠的。
***
劉引娣嫁過來一年後,才同那少年第一次說話。
那天她到山裡去採蘼蕪迷了路,在一個深不知處的地方,竟然有一片小平地。少年躺在一塊大石頭上打盹,手邊掉了一本書,他那頭青牛正在不遠處乖乖地低頭吃草。
少年躺在石頭上閉著眼睛,樹影斑駁,涼風徐徐,竟如同畫一樣好看。
劉引娣不忍心吵醒他,看了好一陣子。眼看是下山的時候了,她才走過去想叫醒他。
誰知她步子剛動,少年就醒了。見她站在不遠處,他先是怔了怔,然後爬起來笑道:“原來是王家嫂子,您是迷路了麼?”
劉引娣第一次見這少年笑,竟沒來由地像小姑娘一般臉熱起來。
“我採蘼蕪迷了路,正好碰見你在此處,見你睡著,又不敢吵醒你。”
少年看了看天:“該下山了。”
他從地上撿起那本書,拍了拍,放回一個布袋裡,再將布袋掛在牛角上。
“我還不知道,見山兄弟識字?”劉引娣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