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吐蕃奮發圖強,準備為自己的國度尋找新出路時。

此刻李泰也在長安見到陸續押送過來的蓬頭垢面的吐蕃俘虜,同時自己也需要去鴻臚寺去申辦相應手續。

沒辦法,十八萬吐蕃俘虜數量有點太多了,哪怕一日一餐,把他們給一次性運輸過來,不論是在行動組織上,還是對糧食的供應上都會有很大壓力。

再加上王玄策自己手上實際上也挺缺人手的,所以王玄策上奏給李泰,送來十二萬人。

他自己手上保留了六萬人,畢竟這種能往死裡用的人,真不多見。

王玄策是打算修一條翻越日月山能快速從河湟谷地到青海的道路。

他手上又沒什麼人手,正好俘虜了這麼多吐蕃奴隸,自然是讓他們去奮鬥。

並且王玄策也直接就說好了,你們現在已經是大唐俘虜,但我們大唐仁慈,只要你們修建好這工程,那就能脫離俘虜待遇。

我們將會劃分土地給你們,讓你們在這裡建立部落。

王玄策並沒有權利讓他們成為漢人,因為這東西肯定是需要鴻臚寺點頭才行。

他一個邊疆將領讓一個兩個吐蕃人進入漢籍倒沒問題,讓這六萬多吐蕃人脫籍……

王玄策,這是準備做什麼!

但這些人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王玄策的私人戰利品。

如果讓他們就地建立羌族部落的話,朝廷也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不會去管太多的。

因為邊疆地區就是漢羌混雜的,多個吐蕃族裔形成的部落,如果換成某些大慫怕會當做心腹之患,但對大唐來說,不就是多一個自己的僕從兵嗎,弄得好像是很稀奇的樣子。

莫說只是邊疆多一個吐蕃部落,想一想李世民手下的番將,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契必何力,雖然都是異族的身份,但那個不是大唐的名將,區區被打敗的吐蕃部落又算什麼。

至於其中的十二萬人,因為路上承載力有限的問題,王玄策便分成三批次進行運輸。

第一批次是薛仁貴親自帶領的學府兵負責押送,雖然只有四千學府兵帶著六萬的吐蕃俘虜,但這些吐蕃俘虜看著學府兵那一身時不時反射著冷光的厚實甲胃,實在不敢多說什麼。

這些人被送到長安,需要經過鴻臚寺的登記,以後如果把他們赦免或者教化他們成為漢人,則需要上報給鴻臚寺進行核驗,核驗透過後,才能讓其成為漢家百姓。

不過一般上來說,想要從奴隸到平民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先去幹幾件很可能會死,但活下來的任務之後,才會擁有脫離奴隸的資格,然後學習漢文,漢話,漢禮,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

說實話,李泰感覺莫要看有十二萬的吐蕃奴隸會陸續到自己的手上,但這麼多人最後到整個工程結束能活下來多少吐蕃奴隸,說實話李泰也不確定。

但不論怎麼說,這批人補充給了自己,自己的道路修建工程倒提升了不少速度。

尤其很多危險的工作有了足夠多的炮灰來做替代品。

李泰繼續走入鴻臚寺,很快便見到新的鴻臚寺少卿高季輔。

他的晉升路線跟原本的歷史上的晉升路線已經變得完全不同了,因為他既懂得禮儀章程,同時在幽州那邊幹過高官,對如何同異族打交道有著自己的方法。

所以高季輔被拉過來做鴻臚寺少卿了,甚至如果幹得好的話,五到十年內成為鴻臚寺卿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鴻臚寺卿至少現在位置還空著。

“見過魏王,今日魏王光臨真是蓬蓽生輝啊!”高季輔見到李泰卻也略帶著幾分的欣喜。

“見過高少卿!”李泰對著高季輔微微行禮,然後道,“當初幽州一別,已經過去數載時光,今日一見,高少卿就讓我在門口敘話?”

高季輔聽到李泰的話語,忙說道:“裡面請,裡面請!”

很快的,高季輔與李泰進入到了鴻臚寺之內,等到雙方落座茶點送上,李泰喝了一口茶水,吃了一口香酥餅,配合溫潤而略帶悶熱的茶水在口腔中把香酥餅徹底融化。

李泰吞下了茶點,微微張開嘴,倒是吐出一條白色長龍般的霧氣來。

高季輔看著李泰開口道:“魏王,您今日過來,應該不只是為了那些吐蕃俘虜的登記吧!畢竟鴻臚寺與魏王府合作多年,自是有一套讓異族轉為您手下徭役的流程!”

說實話,高季輔一開始不熟悉工作流程,見到薛仁貴帶著六萬吐蕃奴隸來時,還以為自己今年怕是要在鴻臚寺過年了。

但實際上熟悉流程後,發現自己的在主要任務只是簽字蓋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