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新神農(第1/3頁)
章節報錯
“願農皇保佑!”幾批農業學府的學子看著自己面前的泥沼地不由本能的祈禱。
人總是要寄託的,有神仙就拜神仙,沒有神仙就拜先祖。
身為農業學府的學子,自然本能的拜起了神農氏炎帝。
只不過隨著李泰把各種政策向著整個國家的推行,農學社開到什麼地方,當地農皇廟宇就特別的興旺,甚至有人給李泰立廟,說是當世的新農皇。
為此,一些農業學府的學子覺得這件事情犯忌諱,便是讓他們不要這麼幹。
但百姓很是質樸,直接便道:“我覺得,魏王就是農皇啊,為什麼不立廟祭拜啊!”
學府學子便對百姓教育:“炎帝神農氏制未耜,種五穀,奠定農工基礎,乃是聖賢。”
百姓也對學子回答:“學府墨科製造農具,推廣良種,才有我等年年五穀豐登。”
學府學子又對百姓道:“神農日中為市,致天下民,聚天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百姓也對著學子回答:“魏王建立漕運體系,疏通天下物資,匯聚長安洛陽,最重要得是,傳聞他有點石成金之能,有用不完天下財富,就憑這也應該立個財神廟吧。”
學府學子感覺有點落於下風,又道:“神農氏以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使得百姓脫離矇昧,邁向文明。”
百姓也是回答:“魏王先是弄出羽絨,接著發明棉衣,後來又從異族百姓購入毛髮生產棉衣,也能使得我們家家有衣,這不是繼承神農之志?”
農業學子,原本想要說神農削木為弓,以威天下,但想想魏王的鋼鐵甲胃,王玄策打敗吐蕃的事情在朝廷有意的推動下知道的人不少,都知道李泰弄出了盾甲。
然後他們又想到了神農氏弄出了陶器,讓百姓改善生活,儲蓄物品。
但想到魏王這些年來自從建立了一個個足以被人叫做爹的高爐後,基本上生活用品都儘可能升級成鐵製品,至於改善大唐百姓的生活條件,這不就是魏王一直推崇的嗎!
至於神農嘗百草,這個魏王的確是沒有去做,但現在的醫療體系卻是魏王一手弄出來的。
哪怕強大如孫思邈這樣的神醫也不過只是魏王實現計劃的人手而已。
說實話換了其他醫者也許會慢一點,但就現實來說並不會影響這個體系誕生。
被逼到牆腳的農業學府弟子,終於想到“神農做五絃琴,以樂百姓,道天地之德,表人傑之和!”魏王只能夠算是初通音樂,但是他的音樂有多好,這不現實啊!
但百姓給了一個白眼,然後道:“魏王只是做了琴,真正彈琴的人是呂樂聖啊,若沒魏王,呂樂聖能寫得出《二十四節氣歌》《小麥種植歌》《棉花播種曲》之類的歌曲嗎?!”
面對百姓們振振有詞的話語,農學社學員華麗敗退了,誰愛管誰管,老子投敵了。
甚至他們跟百姓越討論,反而自己也不由自主感覺,魏王該不是神農轉世吧。
以前沒追究時沒什麼感覺,但現在越琢磨越感覺魏王跟神農氏像啊。
而且非常重要得一點是,神農氏本身就是華夏的領導者,被後世稱作是炎帝的存在。
現在他轉世投胎成了魏王,所以成為了新農神,那魏王成為新皇帝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這種觀點,在太子神經病發作突然要謀反後,陡然間便流傳得更廣了。
畢竟正常來說,魏王真是神農轉世,怎麼可能只是二皇子啊,肯定是要做太子的啊!
但在太子謀反之後,那些信奉李泰是神農轉世的人,自然振振有詞,魏王肯定是神農轉世,不然話太子怎麼會發病謀反,分明就是自身命格太弱,抵擋不了華夏先賢啊!
然後,農業學府裡面拜農皇或者炎帝的就多了起來,尤其在每年考試擇業分配時。
這件事李泰是知道的,因為在李承乾跪了之後,自己的君主天賦不知為什麼大漲了一波,甚至供給自己的遊離精神力也多了不少,所以李泰也派人去查了查。
然後李泰就知道了百姓和農業學府的學員去拜農神的事情,說實話,李泰倒沒去阻止。
對百姓來說,這是對自己的樸素感激,至於對於農業學府的學院,他們考試或者擇業之前去拜一拜神農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畢竟他們就是走這條路的啊,當然要拜一拜祖師爺。
自己以前在學校時也幹過這種事情,對農業學府學子的心態是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