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分封(第2/3頁)
章節報錯
您就不能陽光一點,意氣風發一點嗎?
像您這樣悲觀,做計劃動不動就以大唐毀滅為標杆,這讓我感覺今天出門沒看黃曆啊!
“為政者最需要的便是謹慎,唯有清楚的知道大唐的未來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那麼自己行動之時才會慎之又慎!”
李泰說到這裡,感慨道,“所以我此生最是佩服諸葛亮,能夠把謹慎刻入骨子,卻又能夠克服謹慎而不斷的前進,真乃是世之奇才。”
房玄齡聽著李泰的話,倒也不由笑了笑,倒也不想要問魏王的志向了。
畢竟一個能看到大唐無法解決的弊端,但又小心處理的人,總歸不會做出什麼過分的事。
所以房玄齡道,“那魏王你考慮了這麼久,對土地兼併,可有想法?”
“算有幾分想法吧!”李泰聽到房玄齡的話,點點頭道,“沒辦法徹底的解決,但拖延辦法終歸是有的,第一個就是堅持阿耶的分封計劃一百年不動搖!”
房玄齡聽到李泰的話,卻沒想到從李泰的口中,居然說出的第一句話是這,忍不住的對著李泰說道,“為何?!”
李泰很從容道:“土地兼併所導致的最終結果終究是人地矛盾。
那擁有最豐富土地的世家外出建國,留在大唐境內的土地必然需要拿去交換資源,而朝廷就是他們最好的交易物件。
畢竟除了朝廷,其他世家就算準備再充分,我也不相信他們能把所需要物資都準備齊全。
而到時候,終歸是有回收土地的機會。”
房玄齡聽到李泰的話不由愣了愣,卻沒想到李泰會這般對自己坦然。
但房玄齡轉念一想,卻也不得不承認李泰說得沒有錯。
像那種家族裡面出一個四聖或者十哲級別的人物,能夠以戰養戰,直接一人建立諸侯國的例外。
否則你家族只要想要建立諸侯國,那就需要大唐朝廷本身的支援。
而需要大唐朝廷本身的支援,那對最頂層世家來說,那就不是無慾無求,終歸有求道朝廷身上的時候。
說實話,朝廷對那些最頂尖世家頭疼的地方就在於,這些世家都已經奮鬥到了五姓七望,就唐朝來說,都已經奮鬥到了頂端了,你還想要他們怎麼奮鬥。
他們哪怕是在大唐混吃等死,起點也比絕大多數的人要高上太多了。
這就讓皇帝壓根不知道應該怎麼樣處理他們。
說打壓吧,他們又沒犯錯,說重用吧,這些個傢伙一個個沒有絲毫的奮鬥目標的鹹魚。
他們只要不摻和事基本上都能穩穩當當混到三省六部的正官,有的甚至能夠混到僕射。
而這一群人因為馬太效應占領了朝廷要職,但自己又不需要幹活,那國家還不完定了。
而李泰則繼續道,“同時,這些人出去建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就會從土地變成了人口。
畢竟終歸不可能有人連半個人都不帶過去,結果說那一片土地上他是諸侯王吧。
而只要帶人口過去,對大唐來說來說也能夠根據需要放寬或者加強對人口的控制。
畢竟任何的世家帶個一萬兩萬的人口我相信他們能夠做到,但我不相信他們能夠帶一百萬,兩百萬的人口,然而大唐卻是毫無所覺,那我覺得這大唐也該亡了”
房玄齡聽到了李泰的話,不由抽搐了一下嘴角,能不能別把大唐亡不亡的掛在嘴邊,你不要仗著你是魏王,我就不敢告你啊!
現在回過頭去想,房玄齡不得不承認,透過這樣的辦法,國家的確能一點點侵蝕世家手中的人口與土地。
而換一個想法,那些世家貴族想不想要成為諸侯國,那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如果他們身邊沒有誰成為諸侯國倒是還好,一起在一個圈子裡面混,誰走誰是狗。
但要是誰對著眾人拍拍屁股,說,“老子不做人,去做帝國看門狗去。”
那這個圈子怕不是直接炸了,一個接一個深怕自己後別人一步,失去掙脫這球籠的機會。
房玄齡聽著李泰的話沉聲道,“魏王打算,讓世家也能成為諸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