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提升為主,分封制度為輔,這就是你所希望構築的大唐未來嗎?”李世民思索。

說實話,雖然生產力這個詞語挺陌生的,但經過李泰的形容,李世民看起來還是看得懂它所表達的意思。

說實話,李泰對房玄齡說什麼並不重要,最重要得是李世民回顧李泰的行為,李泰一直都是按照這個標準在做著自己的事,莫種程度上來算是言行合一。

而言行合一就很重要了,越是上層的人物,最怕的就是朝令夕改,這讓會讓下面的人無所適從,也會讓人失去信任。

而信任則是整個行政體系的基石,沒有信任,哪怕有武力統治一時,但是這個政權距離垮臺的時間卻也進入了倒計時了。

但李泰這麼多年的時間言行一致的走過來,那大家就都明白李泰要做什麼。

說實話,作為上位者被人看穿了要做什麼實際上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但卻又不得不說,正因為李泰毫無遮掩的高舉自己的政治旗幟,展露自己的政治意願,並且一步一步的走下來,這讓很多在李泰身邊的人一步一步跟著李泰走下去。

很多的人,不論他們原先是否認同李泰的話,但時間久了,他們都會團聚在李泰身邊。

李泰不搞什麼神秘主義,也不怕別人看透自己的想法。如果是李泰還沒有強大時也就算了,但隨著李世民給與李泰十多年的庇護,讓李泰的農業學府一步一步成為如今的參天大樹,讓李泰身邊擁有無數願意為李泰赴死的同路者。

這就除非李泰意外身故,否則其他人就不得不承認,李泰現在已有幾分不可匹敵了。

更重要得是,因為大家看得明白李泰的道路,所以你不想要跟的可以選擇不跟,但至少不需要擔心,自己莫名其妙的被李泰所針對,這對很多世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世家就是希望講規則的組織,哪怕這規則再爛,也比沒有規則要好。

不過,李世民也明白,這也就只是李泰自己能去做的做事風格,其他人要是學習李泰這麼做怕很快就會因為撞上南牆而撞得頭破血流。

因為他們無法像李泰一樣帶來利益,而且是滔天的利益。別看李泰說什麼生產力提升為主,分封制度為輔,如果沒有李泰那一手點石成金的能力,又或者總是能夠尋找到利潤的眼光,李泰的行動怕是會跟所有的世家貴族都對上。

但現在的話,對那些世家大族來說,順著魏王指出的道路狂奔,自然就能夠獲取到利益,那自己為什麼還要不信邪的硬是選擇一條自己都看不到未來的道路呢。

這十多年的時間,還不能證明魏王的目光,比其他所有人加起來的都要遠,都要正確嗎!

正因為李泰不天真的透過利益拉攏世家,這才讓世家願意跟著李泰行動。

因為李泰只談錢不講道德,更不講忠心,至少對世家來說,這麼務實的魏王實在太好了。

李世民把這份資訊好好收藏起來,李世民明白,李泰的這些話不僅是說給房玄齡聽的,同樣也是說給自己聽的。

“若高句麗不敬朝廷,那便讓青雀來做後勤吧,畢竟真的要實行分封,需要青雀有足夠的威望啊!”李世民心中思索,到底是暗暗下定了決心,時不待我的急迫反而少了幾分。

對李世民來說,一個能繼承自己政治理念的繼承者才是最重要的,就算自己生命有限,無法完成,但自己可以放心交給後來者。

不論李泰內心是怎麼想的,但至少他所做的事,都繼承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去不斷拓展。

對李世民來說,有這樣一個繼承者,並不是什麼壞事,還是那句話,對優秀的政治家來說,最需要的是能夠繼承自己政治理念的繼承者。

如果這個繼承者還正好是自己的親兒子就更完美了,這等於同時擁有兩份快樂啊!

“不過,若是真要執行分封,那關於軍校的事情,是不是要提上日程呢!”李世民不由思索,但心中到底還是下不了決心。

畢竟一個研究兵與法的課堂,哪怕是由國家來背書,李世民也不敢保證這個學府建立後的影響到底會有多麼巨大。

“還有時間,可以再拖一拖,等到至少現在對於這方面的事情並不迫切!”李世民想到。

因為李世民是從亂世走過來的,再加上現在大唐良將濟濟,甚至自從李靖滅東突厥開始,這些良將沒個參加滅國戰爭的成就,都不好意思出來跟人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