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各國的舉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很快,房玄齡便上書李世民從朝廷再次派遣觀風使,對七品,八品與九品的官員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考察,尤其是針對大運河上下的官吏。
表面上給的理由,自然是要整頓吏治,但李世民明白房玄齡是要為明年征討高句麗的後勤工作做準備。
雖然征討高句麗還沒開始,但隨著這次整頓吏治而提拔上來的新官員,因為毫無功勳,在明年朝廷征伐高句麗的時候才會更加的盡力。
至少將來這些傢伙們真出事了,但也能開口道:“老子當年給大唐軍隊送過米的!”
不過同時,房玄齡也給李泰展現了合作誠意,給予農業學府的學子相對公平的機會。
簡單的說,房玄齡跟李泰進行合作,但也不會以權謀私,做出讓大唐受損的事情。
所以,房玄齡便給李泰的學院體系下走出來的學員們一個機會,一個能跟透過科舉考核上來的地主強豪,以及世家大族們公平競爭的機會。
這次的觀風使,直接對他們成績與品德進行考核,只要沒什麼違法亂紀欺男霸女,那基本上都能合格,而如果自身還擁有相當不錯的吏治水準,那就更好了。
而公平不易,對這些從農業學府中出來的學子,面對豪門世家的俯視,面對科舉錄取官員的懷疑,可以說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沒任何能接觸到上層圈層的機會。
更因為他們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屬於李泰麾下,他們自己也知道,只要魏王順利登上了皇帝的位置,那麼他們終究能有機會打極限,成為五品與六品的官員。
但現在能成為七品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沾了李承乾謀反失敗,牽連了一大批的人,朝廷職務空缺才讓他們上來的。
所以七品的官職對他們來說就是天花板了。
但這次不一樣了,房玄齡別得不能保證,至少能保證讓學子受到最公平的待遇。
同時,房玄齡也透過自己的思維模擬,明白李泰了的想法,因為李泰想要得並不是讓自己農業學府硬執掌大唐的政壇,根本不給其他的人活路。
更多來說,李泰只希望農業學府學子若是從政,能一點一點打破農業學府就職上限!
所以房玄齡謹慎思考後,便打算讓針對所有官員進行觀風考核。
這樣農業學府優秀的就能選拔到成七品,甚至六品,說實話,這才是李泰真正要的。
與此同時作為一手建立了大唐官僚體系的房玄齡更是清楚,自己能給與農業學府的學子晉升成六品,但現在的自己不可能讓農業學府的人真的把六品這個職務佔滿。
畢竟相對來說七品到九品的職務,李世民如果沒機緣巧合,甚至不認識誰在任職。
但對任何一個五品職務,那都需要李世民過目的,而六品佼佼者基本上都在李世民的甄選範圍內。
所以房玄齡很清楚,如果不想魏王跟聖人爆發不必要的矛盾,那六品的官職某種程度上來說算是警戒線了,農學學府體系的人,絕對不能選入太多。
所以,房玄齡在推行整頓吏治的行動給了魏王所謂的公平,幫助魏王能把農業學府的學員的上限提升到六品。
但同時又儘可能的壓制那些錄取的人數,就算農業學府出身的官員的表現很不錯,但看一看他也就任職了半年,那就繼續放在這個位置上磨一磨吧。
不論怎麼說,也要讓那些在這個位置上做了六年以上的官吏,先行提拔不是!
利用任職時間,把農業學府出來的學員給隱性的打壓一下。
但對那些九品或者八品的農業學府學員來說,如果這一次出現了很多的空缺,那農業學府的學員們也能夠非常容易補充進來,從而進一步的務實魏王的根基。
說實話,這次派遣觀風使對基層官吏進行清查,來整頓吏治,房玄齡考慮到方方面面,卻又能夠給所有人一個都能接受的方式,不得不說這一手堪稱精妙。
而面對房玄齡提出了想借遊離精神力用用的要求,李泰也只能選擇接受。
不論怎麼說,農業學府的學子在房玄齡的手下官僚體系中到達了六品,跟在李泰的手上升到六品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房玄齡是大唐官僚體系的構建者,房玄齡做出的決定能讓後來的官僚們有例可依。
將來真等到自己上位再把學員從六品提升到五品,也就水到渠成了。
畢竟五品職務需要皇帝親自過目,想來也就只有等自己來了。
而就在大唐開始轟轟烈烈的開始清查官吏,為明年討伐高句麗做準備時。
同樣在亞洲的印度半島上,松贊干布等人彷照大唐的均田制與府兵制也轟轟烈烈的在原來戒日王朝的國土上推行了開來。
尤其隨著戰爭的勝利,就算是吐蕃族內守舊派也都沒了任何反對的聲音,或者說對比起反對這個制度,還不如自己在這片土地上劫掠來得重要。
“大人,您這是給我們武器?!”一名不可接觸者匍匐在地上,不敢置信的看著吐蕃人把槍頭交到自己的手上,
他簡直受寵若驚,一直以來的生活告訴自己,自己是不可接觸者,是達利特,是影子落在了別人身上都是有罪惡的存在,沒想到居然會被人授予武器,這可是剎帝利的特權啊!
“現在你們只要你們從軍殺敵,那你們將會獲得能耕種土地,只要你們能夠為贊普而戰,那你們就將會享受成為自由人的榮光!”祿東贊對這人道。
說實話,祿東贊也不是很懂得婆羅門的種姓制度,他就是把達利特當做是吐蕃的農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