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麼說呢?自己的歷史學的不夠好,完全不知道李佑這傢伙居然想謀反。

簡單的說,就是上次新年權萬紀過來報告過後,因為獎勵了權萬紀,懲罰了李佑,這就讓李佑對權萬紀懷恨在心,認為權萬紀拿自己的過失去邀功了。

這有點像漢末的時候,呂布派遣陳登出使朝廷,結果曹操讓陳登升官,結果還否了呂布自請的徐州牧,目的自然是離間計,但曹操也不會管陳登的死活,甚至當時來說死了更好。

而權萬紀與李佑的關係自然跟呂布和陳登的關係有點不一樣,但結果來說其實差不多。

權萬紀過來前跟李佑打包票,你把你做的那些錯事跟聖人說了,一定會沒事的。

然後李佑一看結果,好啊!我被我爹又是訓斥一頓,結果你一點事情都沒有,還升官了!

這就是你所說的一點事情都沒有,是你一點事情都沒有吧。

而權萬紀這人到底不是陳登那樣的智謀之士,甚至相對來說還是性情偏狹的老古板。

他喜歡拿著雞毛當令箭,儘可能的約束李佑,甚至城門都不讓李佑出去。

李佑想要出去打獵,權萬紀又把鷹犬放掉,還訓斥跟李佑身邊的狐朋狗友。

最後弄得草木皆兵,深夜時家裡宅院落下了瓦片,就認為李佑想要謀害自己。

果斷連夜寫奏章,把李佑日常做得各種為禍鄉里的事情都寫了上去繼續打小報告。

李世民也沒有想到,李佑被訓斥過後,這麼短時間,權萬紀就的小報告又來了。

說實話,李世民心中也是在琢磨,雖然自己不太記得李佑的母親是哪位,但至少也是自己的種,就算再差面對著自己的訓斥,不會這麼快就繼續橫行鄉里吧。

馬上便派遣劉德威去查,一查就發現李佑這傢伙的惡性行簡直罄竹難書。

然後便責令李佑跟權萬紀一起入朝,這次李世民打算親自教育教育李佑。

但李佑心頭怒起,自己已經給了權萬紀你好臉色了,你居然還這般把自己往死裡整。

果斷帶上自己的親信,就去追權萬紀,將權萬紀射殺,甚至還補了刀。

本來這件事情也就到此為止了。

皇子子殺個朝臣而已,某位太子已打了個樣了,李佑哪怕再怎麼樣被李世民不喜,頂多也就是削爵懲俸,罪不至死。

說來殘忍,但這就是封建社會,人與人之間是赤裸裸的分等級的。

什麼民告官,百姓先來二十下殺威棒,什麼諸侯王橫行鄉里,魚肉百姓,頂多也就是受到訓斥,什麼太子一盤棋拍死諸侯王子嗣……

基本上,上位者出來道個歉,下位者就應該要感激涕零了,畢竟他都已經道歉了,你還想怎麼樣。

而李佑再怎麼不受李世民喜歡也是皇子,皇子就是封建時代最有特權的人。

但誰能夠想到,不知道誰挑釁的,李佑腦袋一抽就決定造反了。

逼迫校尉韋文振與他們一起合謀造反,韋文振不從騎馬逃走,直接被人追上砍殺。

拿著權萬紀和韋文振的腦袋,李佑果斷逼迫其他的僚屬投效,只不過其他僚屬,跟這位爺可不是一樣,他們是正常人。

他們清楚大唐一個武力充沛得過分的皇帝李世民,就憑李佑這為禍鄉里的傢伙,跟著這貨混,能有什麼好下場才怪,求饒的求饒,逃跑的逃跑。

而李佑則破罐子破摔,果斷自封上柱國,開府之類的官職,然後大開府庫對士卒賞賜,接著又把百姓趕到城內,全副武裝的修建兵器,城樓。

總而言之,就是做好了對抗朝廷的想法。

官吏百姓見到李佑瘋了,但自己可不想要跟著死,果斷在夜間時放下繩索逃出城牆之外。

總之,整個齊州都被李佑弄得雞飛狗跳。

李世民也沒什麼客氣,命令兵部尚書李世績,率領禁軍兩萬,另外徵發懷、洛、汴、宋、潞、滑、濟、鄆、海九州兵馬一同討伐李佑。

說實話,皇子造反這在大唐不算稀奇,但稀奇得是居然敢在地方造反,真活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