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征討高昌(第2/3頁)
章節報錯
而李泰雖然也沒展露出比較直接的軍事天賦,但經過李靖的提醒,李世民再看李泰也感覺有點不一樣了。
正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李泰直接在戰場上的表現,那是謹慎又謹慎。
就算當初埋伏吐谷渾的喪家之犬,都恨不得選擇最優越的地形,哪怕沒有自己製造也給製造一個。
突出得就是跟別人交手一定要做好萬全準備,不這樣的話,李泰是本能的不放心。
僅這點,李泰在戰場上不說有多麼的出色,但至少也算得上是良將了。
畢竟很多的將領連謹慎兩個字都未必能夠做到啊。
不過,真正讓李世民看中的還是李泰那一種未雨綢繆般主動做好各種軍事準備的能力。
不論是人員訓練,後勤保障,甚至甲胃兵器,李泰都會盡心盡力的去做好準備。
很多準備至少在李世民看來是沒必要的,但李泰也都能夠一一的想到,並且把準備做好。
比如醫療營雖然自古以來有戰場救治,但誰又真正獨立將其成為兵種,但青雀去做了。
青雀構建了一個相對比較完善的醫療體系,又或者渾身套著鋼鐵的重步兵。
這種鐵疙瘩,自己那是想都不敢去想,但現在看著一個個鐵疙瘩,不自覺的笑開了花。
總而言之,青雀總是能未雨綢繆,哪怕戰爭降臨也能最大限度的維護好秩序。
而很快,大唐開始徵兵去打高昌鞠文泰的訊息,從長安開始傳播出來,一名名府兵懷著自己能去大發一筆的心思便去做好準備,開始踴躍報名。
雖然這一次征討得是西域,但距離完全不能阻攔將士們的踴躍熱情。
對底層士卒來說,大唐打到現在就沒有輸過的,這次只不過去西邊打而已。
這些府兵們想要升官發財的道路從來不多,如今好不容易能有一次,怎麼能放過了。
這時候吐蕃的使者,經過千難萬阻,爬過千山萬水,總算千里迢迢的來到長安。
“這些唐人看起來十分的興奮,不知道是因為什麼事情?”
桑布扎看著大唐,一路走來,他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大唐的繁華,以及吐蕃的落後。
尤其是一路來到長安時,桑布扎能清晰感受到吐蕃與大唐的差距,至少此刻吐蕃的首都,就算是連隴右道里的秦州都未必能夠比得上。
但這樣的差距會讓有的人痛恨自己出身在貧窮的國度,但對有的人來說,卻會想辦法改變自己出生地的野蠻,親手把自己的家鄉送入文明。
而桑布扎便是這樣純粹的人,他曾經遊歷印度地區的佛寺,學習佛法後,迴歸自己的國家編撰擁有佛學智慧的蒙學書籍,以給自己家鄉的吐蕃人開智之用。
雖然在桑布扎活著並沒見到自己收穫的成果,但無可否認,正是桑布扎這樣的人存在,佛教才會有機會在吐蕃落地生根,甚至在未來幹掉了本教成為了國教。
“我去問一問!”祿東贊思索著對桑布扎道,跑到人群中詢問。
說實話,祿東贊在語言學上的天賦,還是相當不錯的,漢語掌握得很不錯了。
當然比不了桑布扎,桑布扎那是從青藏高原下來,那是一路的學習,一路的成長,別管是什麼言語,對於桑布扎來說都能夠很快就學得非常的地道。
在語言學的天賦上,至少整個吐蕃,沒有誰是桑布扎的對手。
說實話,桑布扎去詢問更好的,因為桑布扎自身天賦能力的原因,既能給人一種莊嚴寶象的權威信賴,又有一種和藹可親的親近仁慈。
總而言之,桑布扎若搞外交,或者在某個政治體內搞人際關係,能很好的起到潤滑劑作用,減少組織內部的摩擦,讓整體實力能儘可能的發揮出來。
說實話,這社會很多時候都是一個在擺爛的時代,一個組織往往發揮的並不是一個組織的上限,而是一個組織的下限。
所以潤滑劑存在時,能很好的提升組織的下限,所以桑布扎對吐蕃的作用自然可想而知。
但現在已到了吐蕃最危險的時候,至少松贊干布認為,自己需要向大唐學習讓吐蕃成長。
正如此,哪怕西哪個是桑布扎這樣的人物也被派遣到大唐過來學習,畢竟以桑布扎對語言的掌握力,實在是太合適了。
祿東贊很快便回來了,臉色不由帶著幾分嚴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