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之法則(第2/3頁)
章節報錯
隨著孫思邈的話語,卻見到孫思邈點燃蠟燭,把冰罩子蓋了上去。
一眾的大臣倒是都好奇的看著孫思邈,全部都包圍上來,過了一會兒,那完全密封的冰蓋子裡面的蠟燭燃燒了一會兒就熄滅掉了,而有兩個孔洞的冰蓋子裡的蠟燭依舊在正常燃燒。
“這又說明了什麼?”李世民看著眼前的一幕,好奇道。
“這證明燃燒需要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無形介質,說不定就是我們呼吸的氣!”孫思邈道,
“若真如此,那火就很可能不是物質,那種無形介質才是五行的第五種元素。
只不過它是我們正常眼睛看不到的!”
“真有這種介質?莫非不是你自己胡亂猜測,甚至是這火焰在這冰壺中受到寒氣侵蝕,所以熄滅了!”很快便有朝臣忍不住道。
不過,孫思邈無所畏懼,自己研究這個就是為了證明金木水火土的火焰並不是物資,而只是一種過程,自己哪裡還會害怕別人挑刺,便是道,“我們再換一個實驗。”
很快,這兩個冰蓋子直接被孫思邈給捨棄掉了,孫思邈又換上了兩個新的冰瓶子。
其中一個冰瓶子裡倒倒入了水銀,以及特質的冰管子,某些關節處用牛皮給包裹起來。
很快,孫思邈在這冰瓶子裡面的蠟燭再次點燃起來,眾人再次好奇的向蠟燭看去!
孫思邈道,“諸位,看得不是這蠟燭,而是看著這冰管子裡的貢液是不是動了!”
眾人不由把目光向著這水銀看了過去,果然這水銀開始向著冰管子連線的瓶子倒吸。
“動了,動了,真的在動了!”一眾大臣卻也看到了這貢液開始倒吸。
孫思邈做了這實驗停下來,道,“這實驗便證明了在燃燒過程中,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一部分氣被燒掉了,而水銀便會去填補這處空缺,但具體有多少我就不知道了。
諸位在大小合適的瓶口放個雞蛋,燃燒起來就會發現雞蛋會掉下去。
說明燃燒會讓這裡面空了一部分,而外面會有一股力量衝入這燃燒起來的瓶口裡面。”
隨著孫思邈的話,在場大臣們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看著孫思邈帶著幾分尊敬。
這種東西雖看起來簡單,但真真是種智慧,只不過眾人不知道這種智慧到底有什麼用。
“說到底,這也只是奇淫巧技,不論用於治國,還是用於治家,好像也沒什麼用處。”
唐儉看著眼前的一幕,雖然有幾分不明覺厲,但還是覺得有種大而無用的感覺。
“正是!”溫彥博雖然被震撼,此刻也點點頭,畢竟這東西真沒什麼用處。
孫思邈見到不少大臣便是這麼的說,也乖乖的來到一邊道:
“證道法,就是要不斷的排除干擾證明真道。
而我所設計的實驗,只是為了證明燃燒需要空氣中的某種介質。
雖不知道是什麼,但卻證明了這東西才是燃燒的真正物質,而火焰不過只是表象!”
孫思邈沒更進一步解釋什麼,畢竟知道了火焰怎麼燃燒,才能讓火焰燃燒得更高溫。
像這些東西,孫思邈有了研究結果肯定是給孔雀一份。
而孔雀現在就研究,怎麼樣然煤炭能更加全面的燃燒,甚至研究透過進一步燃燒,怎麼樣讓蒸汽機發揮更大的力。
有沒有用孔雀慢慢的實驗也不一定知道答案,但孫思邈的這些研究,對李泰的整個工業體系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很多因為李泰自身的見識,讓蒸汽機與煤礦的利用上少走了很多的彎路。
但這些彎路只是李泰身為穿越者的見識,某種程度上就是“口口相傳”的絕技一樣。
這些東西很可能李泰死後就會失傳的,但現在有了孫思邈弄出來的這些基礎理論的補充,那很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有了理論印證後就都講通了,別人學了也就瞭解了。
而什麼叫做底蘊,這就叫底蘊。
到時候就算李泰死了,甚至證道法甚至被儒家吸收了。
但這些已經有了基礎原理的事物,到底是會繼續的傳承下去。
因為這條路已經走通了。
李世民雖並不瞭解孫思邈研究所謂的火之法則到底有什麼意義,能給大唐帶來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