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與幽州世家的交易(第2/3頁)
章節報錯
與之相比,高季輔更好奇的是,李泰遞給自己的善意,自己到底是接受呢?還是接受呢?還是接受好呢!
雙方聊妥了這一件事,白鶴略帶疑惑的看著李泰,道,
“高長史分明有監視大王的意思,大王為何要對其這般友善,協助他在幽州站穩腳跟。”
“我與他無冤無仇,協助他在幽州站穩腳跟又有什麼問題!”李泰笑了笑道,
“至於他監視我,這既是對朝廷的職責,也是對我的約束。
我雖看著有幾分討厭,但也理解這種行徑。
否則我這個燕王在邊疆地區無法無天了,又有誰來阻止呢!”
“大王賢明!”白鶴聽到李泰的話語,對著李泰行禮道。
“把這些事情整理出來,你寫份奏章,給我過目後,給阿耶發過去。
畢竟收購這麼多的糧食,多少還是告知阿耶一聲。”李泰從容道。
白鶴點點頭,雖然心中也疑惑為什麼李泰硬是要透過高季輔來中轉一下。
但跟在李泰的身邊久了,白鶴卻也不會再去詢問這些了。
因為白鶴相信李泰的抉擇一定是正確的。
就在李泰與高季輔在商議購買糧食時,同樣日本遣唐使們也見到了高陵正在修建的津口。
“如同高陵一樣,這裡的百姓,哪怕並不是唐人,在燕王的治理下也顯得很具有活力!”
犬上三田耜看著眼前在運河上繁忙的百姓,第一時間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目光所及,有人在碼頭之上指揮吆喝,有人扛著木板在碼頭上裝訂,也有不少的人手中拿著竹竿在測量著京杭運河的深度,一些堵塞地區,更馬上叫上了人去疏通。
這一切都被安排的井然有序,彷彿一名指揮大師在排兵佈陣,一切都在掌握。
“這就是燕王的魅力吧!”藥師惠日看著這一幕感慨道,
“可惜我們在大唐時沒進入農業學府的機會,下一次若天皇再派出遣唐使,應該要讓一部分學子進入農業學府,雖然聖賢的道理很賢明,但農業學府的主張卻很實用。”
犬上三田耜點點頭,這一趟來到大唐,自己有種闊然開朗的感覺。
才明白這世界有著這麼強大的國家,更有這般璀璨的文明,與之相比,倭國真太落後了。
說實話,犬上三田耜見過大唐如此的文明後,他就只恨自己不是大唐人。
對比起日本的遣唐使懷著幾分複雜的心情,看著天津城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發展,在這時候的高表仁,則是把李泰建議的始末寫好了信給李世民送過去。
自己在幽州稍稍停留,頗是焦急的等待著聖人的回信。
不過,這封回覆到來時,整個天津對內的津口倒被王真儒率領的徭役們完成了七七八八。
雖然還是有一些細節處需要慢慢的安排,但只要進入到這段水路的船隻會明顯感受到這段水路行駛起來,不會再有淤泥堵塞,水道上面更不會有什麼雜七雜八的水草。
至於他們在天津城落腳,更能去幽州城前好好享受一晚。
而高表仁得到快馬送來的聖旨後,李世民還是同意了順路去拜訪高句麗的建議,同時派遣上一次出使高句麗的使者長孫師,讓長孫師去與高句麗談判。
高句麗與大唐間雖算不上友好國家,但也不至於會殺了使者給大唐有任何出兵的藉口。
畢竟高句麗是真被大唐剿滅東突厥的速度給嚇到了,現在都在集合整個國家的力量在與大唐的邊界上修築長城,至少這長城沒修築成前,他們是不會惹事的。
與此同時,李世民讓在萊州的李德謇率領水軍前去幽州接應高表仁出使出使倭國。
同時也有威懾高句麗,順路探查下高句麗沿途的水道,為將來可能的戰爭做準備的意思。
說起來,李德謇原本因為接手了衛孝傑的佈置,所以一開始水師的水寨是在幽州的。
但後來在打擊渤海海盜的過程中,發現登州和萊州更適合作為水師基地駐紮,尤其沽水入海口的膠州灣,幾乎是天然良港,李德謇當場選擇把水師的營帳給搬遷了。
不過,這樣導致渤海這邊防禦相對薄弱,所以李德謇上書朝廷希望朝廷能打通一道運河能溝通黃渤海,李德謇都想好以沽水為根基,只要讓水師穿過萊州,直接從黃海到達渤海。
但這份報告甚至沒有拿到朝廷上討論,就被李靖給親手打回去了。
這種腦殘的提議根本就沒有拿出來說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