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換了英國就成功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國的體量比較小,所以能成功。

事實上,看看現在的華夏就能知道大明想要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到底有多難。

一個全產業鏈世界第一的大統一市場GDP總產值世界第二的國家,一定是發達國家吧!

而現實卻是這樣一個國家,只是發展中國家。

畢竟就個人均國民收入排行第71位的國家,怎麼都不好意思稱呼自己是發達國家吧。

這就是無奈的現實,想要華夏富強不難,但想華夏每個人都富有真的很不容易。

但沒有辦法,哪怕李泰算不上什麼喜歡儒家,但儒家從中國古代就給所有華夏統治者提出了大同社會的治世目標,到了現代,頂多就是換了一個名詞而已。

所以如果有機會,李泰肯定希望在自己死前完成整個社會的經濟體系改革。

當然,要是壽命不允許,那李泰也沒有辦法,但自己的佈局要先留下來。

“以後整個關東的道路需要慢慢修建,就算是關東的道路修建好了,那從洛陽到長安的馳道建設,怕是少不了!

這一條道路完成後,便是長安到玉門關的道路建設……

以及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去過的蜀地,能夠修建天橋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修建不了天橋的,那麼至少要把盤山公路給修建出來!”

李泰細細數著自己手上的工程,突然感覺好疲憊啊!

但李泰非常清楚,這整個交通體系修建得七七八八了,只能算是勉強完成整個華夏市場的統一,如果自己的市場都不統一,那去跟別人競爭那才是有病。

自己還需要把絲綢之路上一個個會威脅到絲綢之路的發展傢伙,全部都給掃蕩乾淨。

為了他們死灰復燃,最好以分封的方式,讓華夏人佔領當地,然後一起吃著這一條絲綢之路的紅利。

只要這整個佈局成功,遠得不說,至少接下來整個大氣變暖的兩三百年內,這一整條絲綢之路,就會成為華夏吸收其他文明養分的血管,吸收歐亞大陸其他國家兩三百年的時間。

那說不定真有可能讓華夏從封建的農耕文明邁向現代化的工業文明。

“所以吐蕃這一個未來雄踞青藏高原的雪域帝國,一定要把它按住。

只要它還在,那自己的計劃就永遠沒有實踐機會!”李泰心中暗暗下定了決心。

所以哪怕李泰最重要得事情是把整個河南道的道路工程修建起來,但李泰還是讓孔雀在高陵農業學府的畢業季到來前,把需要運輸到西海郡的物資給製造出來送到高陵。

然後讓農業學府的學生去西海郡做府兵,把這批物資一起運輸到西海郡去。

因為劉神威的醫療營已經是官方的醫者,所以李泰這次更讓張隨以及一批非在醫療營在冊的百餘名醫者帶著各種的療傷藥粉,也跟著高陵學府的學院跟著前往西海郡。

當然,上千學員離開長安前往西海郡這件事情,對高陵的當地百姓來說,早就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因為當初李泰徵召他們成為府兵駐紮在了西海郡之後,便一一去找了他們所在的家,讓他們享受到了府兵本身就擁有的免稅政策。

基本上只要他們的孩子還活著,那麼這份免稅政策便不會消失,但如果他們的孩子戰死,那免稅政策在下一年就會被取消了。

除非這家裡繼續出人當府兵,只不過這個府兵基本上是不會去西海郡那麼遠的地方,甚至他們想要補充到學府兵中都不達標。

但不論怎麼說,雖然他們不知道他們的孩子到底怎麼樣,但只要這優惠政策還在,那他們便清楚孩子還活著,那沒訊息,就算是最好的訊息了。

這次,高陵學府帶隊前往河湟谷地的速度並不快,沒辦法,沒冬天的冰雪進行借力,這一段路程到了夏天時,反而變得難走了起來。

但不論是隨軍的醫者,還是農業學府的學院,本身都擁有相當不錯的組織力,再加上相對不錯的營養,這些人的身體狀態,以及抵抗力都是相當不錯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行軍百里有點難,但平均行軍八十里,還是能輕鬆做到。